日媒:中国房地产危机中万科挣扎求生困局难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18日讯】万科曾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明星企业,在过去一年中,这家国资背景的企业经历了销售额暴跌、“债股双杀”等危机。在获得官方支持与银行输血后,仍举步维艰,近日再度被标普划入“不可投资”行列。有日媒发文评析万科,在当今中国房市危机中,万科无法独善其身。

上周五(6月14日)标普再次确认,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万科企业子公司万科地产(香港)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为“BB”,同时确认该公司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为“BB”级,展望均为“负面”。

标普预期,在行业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万科的合同销售额可能在未来12个月进一步下降。如果万科企业未能执行其资产处置计划,其财务状况也可能会进一步走弱。

据标普估计,自2024年4月以来,万科企业已从多家银行获得总额约为39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新增借款和未提取的授信额度,为此该公司抵押了其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和其它资产。相比之下,截至2024年3月底,该公司的短期债务已高达791亿元。

针对万科当前的困窘现状,《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发文感叹,万科是中国三大开发商之一,也是股市和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最近却成为了“堕落天使”,信用评级被下调至“不可投资”状态。

文章分析,万科所面临的困境,集中体现在房地产销售的大幅下滑上,而房地产销售是开发商项目融资和偿还债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现金流。在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断的危机中,万科也不能独善其身。

文中指出,万科的困境只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缩影,凸显了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根深蒂固的财务困难”,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复苏所面对的“挑战性”。

《日经新闻》在文中简要回顾了当年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带头在深圳搞改革开放时,深圳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国有企业,如何利用一项实验性政策转变为一家股份制公司,并在改名“万科”后进军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进而成为了这个行业的明星企业。

文章表示,在恒大、融创、碧桂园控股等私企竞争对手都发生严重债务违约后,万科仍保持了“相对良好的表现”,但这种情况在去年夏天发生了变化。2023年6月,万科的月度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3%。虽然其后地方政府高调为万科站台,银行业奉命为其输血,但万科的销售业绩不断下跌的趋势却无法扭转。

今年5月份,万科的合同销售额为233.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而且这是该公司的房屋销售业绩连续第六个月同比下降。而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万科遭遇了一系列评级下调。

随着万科的月销售额持续下降,惠誉率先在3月底将万科的评级下调至BB+级(即垃圾级)。惠誉负责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分析师Tyran Kam在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时说“销售是根本驱动力”。

万科4月底在港交所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营收同比下降了10.05%,净亏损约3.62亿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的净利润仍有14.46亿元。

截至3月底,万科的现金约为800亿元,短期债务却已高达84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资本市场债务约为230亿元。

5月底,惠誉再度将万科的评级下调两个等级,降至BB-。Tyran Kam说,此举是“销售无法稳定下的自然结果”。

万科在获得银行贷款后,于6月7日偿还了6.126亿美元的境外债券及相关利息,但穆迪还是将万科的评级下调至Ba3,目前与惠誉的评级相同。到了上周五(14日),标准普尔重申了万科的BB+评级,将其纳入展望为负面的行业。

《日经新闻》的文章引述摩根大通亚洲信用研究主管Soo Chong Lim的评论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仍面临成为“堕落天使”的风险,“信贷市场要做出反应,需要看到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 。

虽然中共当局近期为低迷的房地产行业出台了多项大胆的刺激措施,T. Rowe Price的新兴债券投资组合经理Leonard Kwan却仍然表示,恢复信心需要时间。他直言,“我们目前还不认为应该大力投资房地产行业。”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国际投资组合管理负责人Eddie Cheng则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地缘政治担忧,美国投资者仍避免增加人民币资产。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共当局)出台的经济政策“透明度不够,预期也不足”。

针对上述情况,《日经》文章的总结是,对于许多西方长期投资者来说,中国资产仍然“不可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被一些媒体戏称为“中国楼市的最后一棵草”,对于这棵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孤独的草”还能在房地产行业的凌冽寒风中挺立多久,外界都还在观望之中。

(责任编辑:李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