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哪去了? 北京等地居民医保基金当期赤字曝光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0日讯】近几年中国地方医保基金出现赤字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北京、天津、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当期结余都动辄赤字人民币数千万至十几亿元,民众便对此心生疑窦。

近期,中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陆媒发现,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已经入不敷出,当期余额已现赤字

陆媒财新网日前援引《北京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等官方数据披露,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年余额为-52,562万元(人民币,下同),通过滚存结余弥补赤字缺口,收支结余为35,716万元。天津市2024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下降0.2%,支出增长1.3%,赤字13.6亿元,动用以前年度结余弥补当年缺口后,年末滚存结余52.3亿元。

报导进一步披露,2023年上海、天津、苏州、九江等地,也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其中,上海市居民医保赤字达13.9亿元;苏州市当期居民医保基金赤字7.39亿元;九江市整体医保基金的当期亏空,2023年基本医保基金当期赤字6.89亿元;河北衡水市居民医保基金当年赤字5.07亿元

报导警示,随着财政补贴比例下降,若不能有效提振参保意愿,居民医保基金安全风险恐将加剧。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网民纷纷质问:国家医保局每年都说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却连首都北京和上海、天津这样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都赤字,居民医保基金的钱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

公众号“数字财经智库”2月8日发文分析称,各省市居民医保基金出现赤字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医保报销范围持续扩大,医保基金消耗加快;其二,医院对患者“小病大治、过度诊疗”,造成很大浪费;其三,医疗医药机构蓄意造假骗保;其四,伴随着缴费快速上涨,弃保现象日趋严重,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持续下降。犹豫医保征缴难度增大,一些地区甚至强行把居民医保和学生上学、居民福利、盖章办事等挂钩。

文章直言,与其医保缴费连年上涨,天天催缴,还不如杜绝医保基金浪费,加大力度打击骗保等行为,“让医保基金得到合理使用”。

在陆媒的相关报导下,中国网友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网页截图)

有上海网友评论:“药贵了,贵了很多,纳入医保范畴的平价药都没了,朋友75,最近血压有点高,去医院就诊,医生配的降压药,每月要1,000多,医保卡里的钱,迅速归零。”

一位四川网友补充道:“还有一帮住单间的(疑似暗指中共高干病房)费用太贵了。”

一位广东网友也写到:“一个老干部躺ICU一年就花几千万。”

还有湖北网友透露:“昨天还看了个新闻,上海某些地区用医保可以买华为的一款手表。大城市这种漏洞真的很多,像我们十八线小城市,门诊想打针开药,医生不知道怎的,死都不同意,要么就只开几天的药。”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郑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