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0日讯】2月10日,有关“存2年不如存1年 银行利率罕见倒挂”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引发热议。
据第一财经报导,近一个月来,大陆怀仁农商行、朔州农商行、陵川县联社、广东南澳农商银行、瑞穗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都出现持平或“倒挂”。
报导提到,来到银行存钱,却发现存两年不如存一年划算。近期在山西工作的李先生发现,他常存款的某家农商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刚刚上调为1.75%,两年期定存利率仅有1.45%,两者“倒挂”约30BP(基点)。
1月22日起,朔州农商行对一年期、三年期存款利率进行调整。此前,该行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利率分别为1.4%、1.45%、1.9%、1.9%。
调整后,该行一年期利率上调至1.75%,而两年期利率却为1.45%。三年期利率上调至2.15%,五年期只有1.90%。
报导引述一名股份行客户经理的话表示,此前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主要是为了调整存款的期限结构。但目前市场上一年期、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倒挂”还是较为罕见。
业内人士认为,出现“倒挂”或与多重因素有关:一是最近恰逢银行“开门红”冲刺阶段,部分农商行阶段性调高了一年期存款利率;二是业内预期未来存款利率将持续走低,银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不再愿意吸收更多长期资金。
此事2月10日登上热搜榜引发热议。
有人说,“这种举动应该是对未来不看好。”“黔驴技穷。”“夹缝求生存,卷死到底吧。”“环境的大趋势,经济环境不好。”“这是经济衰退信号,寒冬要来了。”
“百姓消费不振!企业不敢贷款,银行的钱就贷不出去。”
“这是资金紧缺的信号啊,银行想要减少长期负债,看来得赶紧调整一下理财计划了,资金得灵活些。”
“存款利率和长债收益率持续走低,说明经济短期和长期看都非常差,越来越拉垮。”
“就是存的时间越久利率越低,比如存五年利率反而比存三年还低。就是要让你把钱拿出来消费······”
“说明银行知道长期利率会让他们亏损,所以不调整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让他们随时调整利率,所以银行现在鼓励存短期,说明放在银行钱以后长期都不会赚到钱了,而且很有可能长期还有下调,在是经济信号,不是倒挂这么简单,银行是掌握金融信息的头部,它们知道将来的走向,所以它不提高长期利率。”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财联社直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银行存款产品的执行利率一直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这是因为锁定越多的长期存款,越有利于银行的负债结构。
他表示,从公开报导来看,银行的短期、长期存款产品利率倒挂现象较大规模出现,在2022年、2023年前后才开始。这是因近年来央行多次降息,人民币存款利率在短期内出现多次下调。在考虑到未来利率还会更低的情况下,银行自然不愿意吸收更多的长期限资金。这两年多家大行停发两年期以上大额存单,也与此有关。
2月9日,“菜菜最会买”的文章表示,银行想通过高息吸引更多短期资金,毕竟“开门红”是关键时刻。此举也透露出银行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随着央行一波又一波的降息操作,银行显然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靠着长期存款来稳定资金。而是用短期利率吸引储户,让资金在短期内流动,避免承担长期存款可能带来的更高成本。
作者认为,银行明知道短期存款的高利率吸引不了太多长期的储户,却仍然拿出来充数,给大家看个烟雾弹。而储户在这场银行理财游戏中,可能就成了这场博弈中的无辜者。
(记者李恩真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范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