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02日讯】“清明”节气即将到来,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尤其要吃三样食物,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祈求福寿安康。
4月4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此时节天清地明,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清洁明净,所以得“清明”之名也。
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除夕同列为中国四大节日,这一天有扫墓、祭祖、春游等习俗,多带着慎终追远、攘灾祈平安丰穰的意义。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相连,自唐朝起就将寒食、清明并称为“寒食节”,不能用火。
清明节通常要吃三样传统食物:润饼、青团、芥菜饭。
“润饼”,又叫春卷,用薄饼皮包裹春蔬,象征春天的来临。传说,在清朝太平天国的时期,当时的战乱一直蔓延到闽南,尤其是漳、泉一带,由于兵荒马乱,没有时间准备祭品,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所有的食物卷进薄面皮中,以此来祭拜祖先。
在今天的台闽一带,居民吃润饼还保有古代春饼之风,春蔬中少不了辛味蔬菜,例如蒜苗、香菜、韭菜、芹菜等等。润饼除了卷春蔬,蛋皮、豆干丝、肉丝等等材料也常见,调味以糖粉和花生粉为主。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的青色汁液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或莲蓉馅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芥菜饭,在清明节这一天,闽东家家户户都会用芥菜来制作美食,据说吃了芥菜饭,就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吃芥菜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除了上述三样食物,还有些地域会吃馓子、子推馍、草仔粿、红龟粿、水煮蛋或咸鸭蛋等传统美食,这些方便在郊外祭祀的冷食,同时又表现了节俗的意义。
古人在上坟祭拜祖先后,会将草仔粿、红龟粿分给当地的小孩子吃,称为“揖墓粿”,又称乞墓粿、印墓粿,象征“祖德流芳”。
(责任编辑:唐颖)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25/04/02/a10397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