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0日讯】川普贸易战的真正对手是中共 而且要联合各国围剿中共;欧洲央行降息 应对经济萧条和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北京报复 停止购买波音飞机和零件;广交会上 中国出口商忧心忡忡。
开场白:围剿中共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周经济回顾节目,我是东方。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成为全球经济的分水岭,尤其是对美国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冲击”这一名词应运而生,所谓的中国冲击,指的是中国融入全球贸易所引发的经济剧变,导致美国制造业岗位大幅流失。
从2001年到2007年间,美国失去了340万个制造业岗位,相当于五分之一。随后的金融危机和衰退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又减少220万个制造业岗位。虽然从金融危机到现在,美国制造业有所回升,就业增加,但也仅仅增加了失去的五分之一而已。那么,美国制造业机会的流失,这笔账非得摊在中共身上吗?难道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就不会减少就业机会吗?
如果我们从流失的规模和时间点来看的话,这个锅还真得扣在中共头上。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加入世贸之前,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同样显着提高,但制造业岗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通过出口补贴、压制内需,使得中国商品席卷全球市场,也就是中国冲击来临,这才重创了美国制造商并摧毁了众多工业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重塑了全球贸易,还对全球化的原则构成了挑战。自由贸易的承诺是提升所有经济体的福祉,但中国的不对称贸易的重商主义做法,像是出口补贴、限制市场准入等,动摇了这一原则,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获得不公平优势,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引发了朝野上下对全球化的失望,催生了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运动。
川普凭借着“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而登上政治舞台。川普的言论和政策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经济民族主义的扩散和强势,这使国际联盟关系变得紧张,传统意义上的、统一的全球经济秩序摇摇欲坠。
你可能会反駮说,那也不能全怪中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被部分美国人视作制造业衰退的原因。《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1994年实施的,从1994年到2000年间,也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这段时间,美国制造业岗位增加了约30万个,从1690万增加到1720万,虽然部分生产转移到了墨西哥和加拿大,但它也刺激了经济增长,创造的新就业机会超过了流失的岗位。此外,在此期间,制造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为工人带来了实际收入增长。
如今川普从新回到白宫,他采取了更加激进的关税策略,目的是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这一策略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主导,迫使贸易伙伴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目前白宫要跟七十多个国家进行贸易谈判,不管最后谈成一个什么结果,但有一样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国家必须限制中国商品、阻止中国企业利用其领土规避美国关税,不得进口中共补贴的廉价产品。目的很明显,川普就是要削弱中国经济,并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增加筹码。
这场关税战的最终结果尚不明朗,是中美之间达成新的贸易协议,还是永久性地脱钩。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经济秩序将发生深刻的调整,这场关税战可以说是一场世界经济大战,目前谁也看不清方向,谁也无法指明方向,经济中断的风险日益增加,但重新平衡全球贸易体系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这是今天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