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绕恒星边飞边解体 令科学家惊心动魄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3日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小型岩质行星,它的轨道非常接近其主恒星,尤其令人惊心动魄的是,其表面正在被恒星热量蒸发解体,尾随其后的是一条长达约560万英里(900万公里)的彗星般矿物尘尾。

据路透社报导,自1990年代以来,已经在我们太阳系之外发现约5,800颗位行星,即系外行星。在这些行星中,只有四颗在轨道上被观测到正在解体,这颗行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四颗行星中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因此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机会来了解此类注定要毁灭的行星。

研究人员观测到这颗名为BD+05 4868 Ab的行星每次绕恒星运行时,释放出大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质量的物质,而行星拖曳的尘埃尾巴绕恒星长达900万公里。(看图点这里)

解体失控

这颗行星大小估计介于我们太阳系最内侧、最小的行星水星与地球的月球之间。它位于距离地球约140光年的天马座中。

其母恒星是一种颗橙矮星,温度较低且亮度较暗,质量和直径约为太阳的70%,亮度则只有太阳的20%左右。这颗行星每30.5小时绕着这颗恒星运行一次,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水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1/20左右。

由于与其恒星距离近,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估计接近3,000华氏度(约1,600摄氏度)。因此,这颗行星表面可能已经成为岩浆——熔岩。

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与太空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首席作者马克‧霍恩(Marc Hon)表示,“我们预计这颗行星在未来大约一百万年内会解体成尘埃。”

“在宇宙时间尺度上,这是极其迅速的。解体是一个失控的过程。随着行星上更多的物质变成尘埃,解体过程会变得更快。”霍恩说,“从数据来看,这颗行星的轨道并未明显衰退。”

一旦进入太空,蒸发的物质会冷却,形成从行星流出的矿物尘埃。霍恩表示,“我们知道尾巴中的尘埃颗粒大小介于大型烟灰颗粒和细沙颗粒之间。我们尚不清楚尾巴的矿物成分。”

为岩石系外行星组成提供线索

这颗行星是通过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太空望远镜发现的。研究人员使用“凌日法”(过境法)观察到,每当BD+05 4868 Ab经过母恒星前方时,恒星亮度下降。

至于说这颗行星目前的近地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霍恩说,“有可能这颗行星最初形成于更远的地方,并在外部天体的影响下改变了其原始轨道,导致它被送往更靠近恒星的地方。”

这可能是由另一颗行星或其它天体的引力影响所造成的。

研究人员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利用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进行进一步观测,以研究尾部物质的成分,这有望为岩石系外行星组成提供有关线索。

在其它太阳系中寻找生命的重点是围绕“宜居带”恒星运行的岩石系外行星。这个距离使行星表面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而液态水是生命的关键成分。

“尾部预计将包含从解体行星的表面或内部蒸发出的矿物质。因此,这可能是地壳、地幔甚至是行星的核心。了解行星的内部结构是极具挑战性的,即使是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但BD+05 4868 Ab将使我们能够直接测量位于我们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矿物成分。”霍恩说。

“这无疑是系外行星地质学的一个特殊机会,让我们理解超越我们太阳系的岩石世界多样性和潜在宜居性。”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