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1日讯】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世界上还能有第二个巴菲特吗;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前景太过不明朗;英国央行降息;香港出口商另谋出路。
开场白:唯一的巴菲特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一周经济回顾节目,我是东方。
世界上只有一个沃伦‧巴菲特,而且大概率以后不会再有另第二个,原因有三。首先是巴菲特这个人很特殊,有才华而自律,他从小就痴迷于投资,打年轻的时候就全身心致力于其中,甚至放弃了正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可以说是一位股痴。巴菲特11岁的时候就买了他人生中第一只股票,从此以后如醉如痴,如饥似渴地搜集公司信息,他阅读公司财务报告就像大多数人看电影那么享受。他经常在家里一边走来走去的看公司财务报告,经常撞到家具上,对家人和朋友浑然不觉,有熟悉他的人估计,他这辈子阅读了超过十万分财务保表,这还是保守估计。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金经理,巴菲特会手捧公司年报在家中走来走去,几乎撞到家具上,对家人和朋友的来去浑然不觉。当他的孩子们在游乐园玩耍时,他会坐在长椅上阅读财务报表。巴菲特人虽在场,但精神和情感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专注于税务亏损结转和摊销计划。跟很多学霸一样,巴菲特有超常的记忆力,常常是过目不忘,他的大脑就是一部数据库,而且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在任何新的信息中识别出关键点,这是他长期超越其他投资者的优势。其次,巴菲特生而逢时,占尽了天时的红利,他自己就经常说,他通过出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赢得了“卵巢彩票”。
如果他早出生50年,出生在1880年,美国还没有股票市场,他只能投资农场和牲口﹔如果他不是出生在美国,而是很不幸的在1930年出生在前苏联,他不可能拥有铁路公司,他可能是西伯利亚的铁路工人。巴菲特求学时恰恰碰上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是证券分析的先驱,也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而当巴菲特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的时候,没有什么指数基金,也没有什么大型投资机构。巴菲特早期的成功可以用两个比喻来形容,在没人关注的鱼塘捕鱼,和捡被别人扔掉的烟头。所谓的在没人处捕鱼,是说他在小公司上下大赌注,而且一下注就长期持有。
所谓的捡烟头,就是只要烟头还没抽完,还有剩余价值,他就会用最低价买入,赚取最后的那点价值。就这样的投资理念,从 1957 年到1968年,他的年均回报率高达25.3%,而同期的标普五百指数的回报率是 10.5%。巴菲特1965年接管了一家叫做伯克希尔纺织厂,对,他的投资公司就是沿用了这家纺织厂的名字,截至到去年底,伯克希尔的年化平均回报率19.9%,而标普五百是10.4%,几乎翻了一番。一个人走运也能在短期内发大财,但在六十年的时间,长期、稳定的击败市场,只有巴菲特一人,他的技巧再加上长寿。
第三,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独一无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是一家上市的控股公司,拥有股票、国债、私营公司,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持有者之一,而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超过3300亿美元的现金。他们不收管理费,避免降低投资回报率,也不根据绩效发奖金,避免为了追求高回报而过度冒险。再提醒一次,伯克希尔不是对冲基金,不是共同基金,不是交易所交易基金,或其他常规投资工具。
伯克希尔是一家上市公司,你要投资你就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这在很多程度上规避了“顺周期性”诅咒。一般的基金公司在投资市场E蒸蒸日上的时候,投资者纷纷下海建仓,迫使投资经理继续在高估的市场投入资金﹔而当市场下跌的时候,投资者撤资,又迫使基金公司在下跌的时候卖出,加剧市场起伏。而伯克希尔的现金流来自于投资的资产,作为股东,你只能在二级市场购买或者抛售伯克希尔的股票。这种设置,就给了巴菲特结构性优势,使他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追求他认为有价值的机会,这种自由是几乎所有的专业投资者所没有的。所以啊,很多人都在学巴菲特,可是,你学不会。
这是今天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