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6日讯】最新财报显示,中国互联网科技巨头阿里巴巴AI和云计算的业绩低于预期。其后,该公司美股及港股的股价均大跌,腾讯、百度等中国科网股也跟跌。外媒分析称,中国科技公司今年首季业绩令投资者失望,暴露出了AI科技货币化所面临的困境。
当地时间5月15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了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最新财报。根据报告,阿里2025财年第4季(即自然年2025年第1季)营收2,36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98亿元,年增22%,但这两项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阿里巴巴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为301.27亿元,同比增长18%,但仍低于市场预期。阿里巴巴2025财年全年(2024/4至2025/3)收入为2,364.54亿元,也略低于市场预估的2,379.1亿元。
财报还显示,阿里巴巴2025财年的自由现金流为738.70亿元,同比下降53%,主要原因是阿里的云基础设施支出有大幅增加。
最新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在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上的股价应声双双大跌。
星期五(5月16日),阿里巴巴港股(HK:9988)一度跌超6%,最终以123.4港元/股收盘,跌幅达4.27%;美东时间5月15日,阿里巴巴股价以123.9美元/股收盘,跌幅达7.57%。
当天的港股,百度集团(HK:9888)、京东集团-SW(HK:9618)、美团-W(HK:3690)也跌超2%;快手(HK:1024)、携程集团(HK:9961)、腾讯控股(HK:0700)等科网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外界普遍认为,阿里云在基础设施投入大增的情况下,营收的增速却不及预期,这是阿里业绩公布后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有外媒评论称,作为中国AI热潮的“领头羊”,阿里巴巴的首个季度财报季业绩差强人意,给热切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
“这个财报季提醒我们,市场预期或许跑在了现实前面——无论是中国消费复苏的节奏,还是AI变现的速度”,盛宝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Charu Chanana说,“中国大型科技企业仍处在转型阶段,想要重新估值上升,光靠效率提升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可持续增长的故事。”
尽管中国科技行业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但美中贸易战以及美国对中国企业限制高端芯片供应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给这些公司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而且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不稳定以及科技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也令投资者感到担忧;再加上AI技术能给这些科技大公司带来多大的实际收益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对中国AI科技投入的热情正在消退。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东时间5月15日披露的文件显示,步步高电子创始人段永平管理的H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在今年第一季度减持了阿里股票146.87万股,减持幅度达26.94%。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腾讯和京东的高管们对于公司将如何通过AI实现盈利的问题基本上都避而不谈。他们更侧重于宣传AI将有助于广告、设计、购物等各方面的提升,但对AI技术对公司收入的具体贡献究竟怎样却三缄其口。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