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27日讯】当前,中国全国税收吃紧,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缓解还债压力,北京当局加大了发行超长期国债的力度。然而,近日首发的50年超长期国债,以高于二级市场收益率的票面利率发行,却依然遇冷翻车,引来中国网民一边倒的质疑与嘲讽。
上周五(5月23日),中共政府正式开始发行今年首只5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25超长特别国债03”。据悉,这款国债的招标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招标结果显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2.1%,高于银行间债市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但投标倍数只有2.27倍,显示投资者购买这款国债缺乏积极性。
通常来说,债券以高于市场收益率的票面利率发行来吸引投资方投标,意味着当前的市场看淡这款新发行债券的前景。
在投标结果公布后,当天二级市场的长债利率明显向上拉升。其中“24特别公债03”殖利率一度跳涨至2.07%,最终收于2.055%,全天上行3.75个基点。
对此,浙商银行FICC团队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负债端压力大,存款利率调降后大行揽储难度上升,推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加剧了资金面预期扰动;二是市场对日内3900亿国债供给冲击的避险情绪持续发酵。
财经网红小翠则发文评论说,中共当局23日发行的50年期超长公债拍卖利率,比市场预期高了7.5个基点,首次发行却遇冷,显得特别尴尬。
其文分析指出,中国50年期国债的投标倍数只有2.27倍,在中国公债市场中算是非常低的水平,完全不给北京当局面子,还带崩了当天债市投资者的情绪,导致长债殖利率全线上扬,债券价格集体下挫,堪称 “翻车”。
文中表示,中共财政部想靠“借未来的钱撑下去”,但是当局通过发债弄来的钱主要是用于填旧账,而且还“借那么久、借那么狠”,市场对此开始害怕,金融机构也没动力去接盘。
文章直言,中共财政部拍卖的是债券,市场投资者看到的却是一张空头支票、财政焦虑以及体制的信用试炼,“连市场信任都留不住,谁会相信(政府)还得起50年后的债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共当局发行国债的规模比往年明显扩大。中债登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记账式国债累计发行已达4.69万亿元,累计净增量为1.69万亿元; 前4 个月的利率债累计发行量更高达10.5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1万亿元;利率债累计净增5.3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9万亿元。
针对中共当局首发50年期超长期国债遇冷的现状,中国网友几乎是一边倒质疑或嘲讽:

还有网友直言不讳地指出: “买国债的都是银行,可银行的钱是从储户那里来的。”
更有网友嘲讽道:“千年国债是不是也不远了?”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