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看时事】对抗中俄! 欧洲最强军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5日讯】德国军事力量正在强势崛起。过去几十年德国在军事方面一直保持谨慎低调,可是最近因为俄乌战争不断升级,中共威胁越来越明显,加上全球局势剧烈变化,德国一改往日作风,接连动作频繁。到底德国最近做了哪些大动作?又意味着什么?我们马上来详细解读。

对土耳其军售获准 德国军事出口突破

首先看一个最新消息。7月23日,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导,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批准了向土耳其出口40架“台风战斗机”(Eurofighter Typhoon)的军售交易。这款战斗机是由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尖端战机。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几天前也表示,英国和德国都支持这笔军售,希望能尽快完成。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德国现在对于北约内部军事合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也正在逐步转向更加主动的军事角色。

德国对土耳其军售的决定,象征着德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拘谨、保守,这次是真的开始走向国际军事舞台的前台了。

尖端科技加持 德国推动“欧洲曼哈顿计划”

除了刚刚提到的传统军售领域,德国最近在军事科技创新方面也动作频频。路透社报导,欧洲最具价值的国防初创企业赫尔辛(Helsing)的创始人舍尔夫(Gundbert Scherf)指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欧洲防务科技领域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甚至直接将目前欧洲军事科技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比作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赫尔辛公司主要开发的是军用攻击无人机和先进的战场AI系统。就在上个月,这家公司进行了最新一轮融资,估值一举翻倍,达到120亿美元。舍尔夫说,今年,欧洲在国防科技采购的支出,首次超过了美国。

另外,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德国政府现在也开始积极减少官僚审批程序,让这些初创企业能够快速地与德国军方进行直接对接,迅速将最新的尖端科技应用到军事实战领域。

德国这一系列的变化,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过去几十年的防务思路,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在军事领域“技术强军”的新方向。

打造欧洲最强常规军 德国军事大转型

说到德国的军事转型规模,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具体的数字。今年5月,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表示,德国计划在2031年之前,打造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国防预算将提升到GDP的5%。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5%的GDP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德国每年的国防支出将达到1,600亿欧元以上,德国的军队规模也将从现在的18.2万人,增加到20.3万人,甚至未来可能达到24万人。

更重要的是,德国将全面升级坦克、战斗机、舰艇以及数字化指挥系统等关键装备,可以说是冷战以来德国最大的军事转型行动。

不再限制射程 德国军援乌克兰全面解禁

除了自身军事转型以外,德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也大幅增加。

5月26日,德国总理梅尔茨宣布,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将不再设置射程限制。也就是说,未来乌克兰可能使用德国援助的武器,直接攻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

其实在过去,德国一直非常犹豫,不敢向乌克兰提供射程较远的“金牛座”巡航导弹,担心引发俄罗斯强烈反应。但现在,这种顾虑完全消失了,德国已经全力以赴,坚决支持乌克兰反击俄罗斯的入侵。

北约防务大升级 德国扛起领头羊角色

德国的军事扩张,不只是本国的事,更直接影响了整个北约的防务战略。

根据最新的北约峰会达成的协议,到2035年,北约整体的国防开支将达到GDP的5%。其中,3.5%的资金将投入到核心的国防领域,包括军人的招募、军事装备的维护和运营;另外1.5%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工业的扩张。每年的军费预算将高达3万亿美元。

而在这些庞大的开支中,德国的角色至关重要,仅次于美国。德国不仅需要大幅提升自身的军事投入,还要承担起整个欧洲防务体系整合的重任,比如军事基地的升级、网路安全体系建设,以及能源安全的防护措施。

从这些布局来看,德国明显已经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转向了主动出击。换句话说,德国正逐渐成为欧洲军事力量的“领头羊”,在北约内部发挥关键作用。

兵役重启 德国社会心态大转变

德国军事上的转型,不仅停留在预算和装备的增加上,就连整个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BBC报导,德国联邦国防军最高将领布鲁尔(Carsten Breuer)将军表示,现在俄罗斯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他认为俄军的侵略行动不会止于乌克兰,北约必须在未来四年内做好充分准备。布鲁尔强调,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德国自己想花多少时间准备,而是普京还能给欧洲多少时间。他呼吁德国尽快行动,应对俄军从网路攻击到无人机入侵军事基地等各种混合战手段的威胁。

最近德国武装部队专员伊娃.霍格尔(Eva Högl)也向德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直接指出目前德国军队在弹药储备、士兵数量以及军营设施等多个方面严重不足,仅修复军营设施这一项,预算就高达670亿欧元。

BBC报导还提到,德国社会过去一直因为二战历史而对军事持谨慎、怀疑的态度。然而,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这种传统的谨慎正在快速消退。年轻一代德国人开始意识到,要捍卫自由与民主,军事上的强化已经不可避免。一位18岁的德国年轻人夏洛特(Charlotte Kreft)就表示,以前德国人都以为避免军事化是防止战争的唯一方式,但现实情况迫使她改变了想法,德国必须尽快适应新局势。

虽然很多德国人对此还不是很习惯,但大部分人已逐渐接受了这种转变。他们认为,在当前国际局势下,德国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

布鲁尔将军强调,德国需要额外再增加10万名士兵,包括预备役在内,总兵力达到46万人,才能真正守护德国自己以及北约东翼的安全。他提到,恢复某种形式的兵役制度已经是绝对必要的了。

破除财政限制 德国启动战后最大规模扩军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首次大胆打破了过去几十年严格的财政保守传统。

3月18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一项高达1兆欧元的庞大军事与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意味着德国未来在军事领域的预算将彻底摆脱过去的债务上限限制。

除了军事投资外,这个计划还包含了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基金,目标是现代化德国全国范围内的医院、学校、公路和电网等关键设施。

德国总理梅尔茨指出,这次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德国本国的防务提升,更是为了构建更为强大的欧洲防务共同体。他强调,德国已经不能再依赖美国的保护了,欧洲国家必须自己主动承担起自身防务的责任。

红海事件升级 德国与中共爆发军事摩擦

说完德国的军事扩张布局,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德国近期遇到的一次重大外交摩擦事件。

7月8日,德国外交部长突然紧急召见了中共驻德国大使邓洪波,原因是7月2日前后,一艘中共军舰在红海区域,用激光瞄准了一架正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德国军机。这架德国军机当时参与的是欧盟主导的“阿斯皮德斯行动”(Operation ASPIDES),任务目标是保护红海航道上的商船免受叶门胡塞武装的袭击。

通常来说,军舰用激光照射飞机是一种明显的威胁或警告姿态。因此德国军机上的飞行员迅速终止了侦察任务,并安全返回了东非的吉布地基地,机组人员没有受伤。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Johann Wadephul)表示,德国政府对中共的这一举动感到“异常恼火”,强调这种行为“完全不可接受”。欧盟也明确表态,谴责中共军舰的行动“危险且无法接受”,并召见了中共驻欧盟代表,表达抗议。

对此,德国军事专家维戈尔德(Thomas Wiegold)分析称,中共军舰使用激光的目的未必是要直接摧毁飞机,更可能是试图阻止德国侦察机观察到敏感信息。同时,激光本身也可能对飞行员造成视力伤害,以此驱逐外国飞机。他还指出,中共军方一贯对西方国家的军事侦察行动表现出极为敏感甚至偏执的反应,非常担心军事情报被外界掌握。

北京则坚决否认德国的指控,声称德国的说法“与事实完全不符”,并辩解称,中国军舰当时只是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但中共的这种解释并没有缓和德国与欧盟的愤怒。德国坚持表示,他们手中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中共军舰的激光瞄准行动威胁了机组人员的安全,并严重干扰了欧盟的军事行动。

那么,德国的军机为何会出现在红海地区执行侦察任务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背景。

德国参与的欧盟“阿斯皮德斯行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途经红海航道的商业船只,特别是防范来自叶门胡塞武装的袭击。自从2023年秋天加沙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盘踞在红海南部的胡塞武装多次向以色列和过往商船发射导弹和火箭弹,严重威胁了国际航运的安全。甚至一些商船不得不绕道南非好望角,大幅延长了运输航程。

中共海军自2008年开始,也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以“反海盗护航”的名义,保持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并在2017年于吉布地设立了海外首个军事基地。虽然中共官方称也反对胡塞武装袭击民用船只,但却始终拒绝与西方国家联合行动,强调所谓“尊重红海沿岸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由此可见,红海地区已经成为各方角力的重要战略地点,德国派遣侦察机执行任务,就是为了保障关键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刚才提到的红海事件,恰巧发生在欧盟与中共原定于7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峰会前夕。这场峰会原本计划聚焦经贸议题、乌克兰战争以及其它区域安全问题。但在这次军事摩擦后,很多分析人士担忧,这场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欧中峰会,恐怕很难再取得实质性成果,甚至可能沦为一次外交上的失败。

德国政府这次的反应极为强硬,德国外交部强调,德国愿意与中共保持平等对话,但绝不会容忍中方任何违反国际规则的挑衅行为。

德国面临俄罗斯间谍威胁 军事情报警报拉响

刚才我们聊到了德国与中共的外交摩擦,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德俄关系上。

德国军事情报部门(MAD)近期发出严厉警告:俄罗斯在德国境内的间谍活动正显着增加,尤其是针对德国的军事设施和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侦察、破坏,以及网路攻击的行动变得越来越频繁。

德国军事情报部门负责人洛森贝格(Martina Rosenberg)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指出,现在俄罗斯的间谍活动几乎回到了冷战时期的水平,并且手法更加多样。仅去年一年,德国发现类似的可疑事件就比以往增加了一倍。这些俄罗斯间谍通常通过第三国进入德国,甚至利用一些具有俄罗斯背景或持双重国籍的人士,试图进行拉拢、施压,迫使他们合作。

最近几个月,德国海军也频繁成为这些破坏行动的目标。比如,有德国军舰的电缆被切断、饮用水系统被污染,甚至还有驱动系统内部被发现植入了金属碎屑。这些事件已引起德国军方的高度警觉,认为俄罗斯的威胁正在全面升级。

俄罗斯“混合战”升级 德国智库成目标

俄罗斯对德国的攻势,并不局限于军事和情报领域,就连学术研究领域也受到波及。

德国第一电视台(ARD)17日报导,德国的东欧研究协会(DGO)和德国外交政策协会(DGAP),最近被俄罗斯官方列入了所谓的“极端分子”和“不受欢迎组织”名单。

这一系列措施给这两个重要智库带来了巨大压力。按照俄罗斯的规定,任何与这些智库有来往的研究人员,都可能面临最高12年的监禁,个人资产会被冻结,银行账户也可能被封锁。这意味着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原本正常的学术交流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几乎被完全切断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专门研究东欧问题的德国学者都不得不中断与俄罗斯同行的交流,甚至连前往其它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都变得极为谨慎。

德国外交部与德国宪法保护局(BfV)明确指出,这实际上是俄罗斯政府针对研究克里姆林宫权力架构的德国智库展开的系统性行动,目的就是切断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之间所有的理性对话渠道。

德国再度成为俄罗斯“头号敌人” 背后原因曝光

俄罗斯最近对德国频繁施加压力和威胁,这背后,其实是俄国民众对德国整体态度的全面恶化。

据报导,俄罗斯唯一独立的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一个月前的调查显示,德国已经取代美国,再次成为俄罗斯民众心目中的“头号敌国”。调查中有高达55%的俄罗斯受访者,把德国视作主要敌人,这个比例远高于英国和乌克兰。

德国为什么突然又成了俄罗斯眼中的头号敌人?首先,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极为坚定,尤其是在现任德国总理梅尔茨上台后,他针对俄罗斯的言论变得非常强硬,甚至公开表示:“俄罗斯实际上已经在攻击我们”。

另外,俄罗斯近期频繁对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发动所谓的“混合战争”,包括网路攻击、基础设施破坏、间谍渗透、假资讯传播等。这些行动已经逼得德国不得不采取更强硬的回应措施。梅尔茨还强调,他有义务提醒德国人民,俄罗斯事实上早已发动了一场针对西方国家的全面“混合战争”。

历史恩怨难解 德俄关系成世纪难题

事实上,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复杂纠葛。从19世纪的合作与竞争,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激烈敌对,再到冷战时期的长期对峙与短暂对话,德俄关系一直充满着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与俄罗斯的对立再度升温。面对俄罗斯的威胁,德国政府不仅大幅提高军事预算,更采取了严格的外交手段和经济制裁措施。同时,德国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恐俄”倾向。这种反俄情绪逐渐成为德国社会的主流,过去那些主张与俄对话的“知俄派”,也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观察者网分析指出,现在德国政府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除了是对俄罗斯威胁的直接回应,也是出于国内政治和战略考量,希望借此团结国内民众,并强化整个欧洲的防务力量。

但观察者网同时也提出,这种持续不断的对抗局势,可能会让整个欧洲大陆的局势更加不稳定,甚至进一步加深德国国内“知俄派”和“恐俄派”之间的社会分裂。

我们从德国的军事扩张开始,谈到了德国与中共、俄罗斯之间的外交摩擦,也回顾了复杂的德俄历史关系。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主动的角色。

各位朋友,你们怎么看德国这次的军事崛起?你觉得德国在当前这个国际局势下的战略选择,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在冒险赌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