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7日讯】中国经济急速下滑,酒店业的生意也日趋艰难,以往每年暑假本来是酒店业生意红火的日子,但今年暑假不同以往,业界感叹酒店比游客更穷。“以前是躺着赚钱,现在是跪着求人,结果发现客人全躺平了!”
近日,一篇《今年暑假,酒店比游客更穷》的文章,在中国各网络平台热传,文章开头就引述业界人士的各种感叹,描述了中国酒店业当下的惨况,“今年暑假,是疫后三年,旅游生意最难、最差的一年!”
文章说,“今年暑期酒店业有多惨?这么说吧——以前是躺着赚钱,现在是跪着求人,结果发现客人全XX躺平了!”某OTA平台总监猛嘬一口电子烟,“高端酒店门可罗雀,经济连锁疯狂内卷,民宿老板在抖音装疯卖傻······魔幻,太魔幻了!”
以下是作者引述一些知名酒店负责人的反馈,道出了中国酒店业当今的困境:
暑假变“寒假”
文章认为,2025年的暑假,使酒店业者的心变的冰凉,让这个暑假变成了“寒假”。
作者说,当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把“五星品质地摊价”的招牌戳在烧烤炉旁时,我就知道——2025年的旅游业,终于活成了拼多多。
作者引述华中某新一线城市酒店老板D总的话表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暑期的房价还不如平时周末,比去年跌了两三成。”7月的太阳晒得人发昏,但酒店业的心凉得能结冰。
文章称,往年父母带着娃挤爆机场的景象消失了,小区里拉行李箱的“迁徙大军”今年集体躺平。“前两年玩狠了,现在得补房贷窟窿。”今年暑假北京白领王先生取消三亚豪华游,改去郊野露营。家庭消费重心转向刚需,旅游预算砍半成常态。
文章引述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2025年暑期第一周(6月29日-7月5日),中国酒店RevPAR同比暴跌8%,入住率拖了后腿;浙江区域酒店业者A总补刀:“截至目前下滑15%~25%,第一周居然已是巅峰。”更魔幻的是,民航暑运第二周经济舱票价同比降5.3%,但飞机坐满了人——游客没少,只是穷了。
作者说,所谓暑假“旺季”,从2个月缩水到1.5个月,再到今年高考生出游完就“提前结束”。酒店老板们望着空荡荡的大堂终于悟了:暑假旅游不是刚需,穷才是。
谁在给酒店“抽梯子”?
文章说,如果只是消费者捂紧钱包,酒店还能甩锅给“经济周期”。但2025年的魔幻现实是——所有人都在给酒店业拆台。
第一刀来自禁酒令。当某地政府把烧烤摊都划为“禁酒突击检查点”时,酒店宴会厅彻底沦为摆设。县城酒店老板哭诉:“体制内餐饮和会议需求直接归零。”
第二刀捅自大厂差旅。蚂蚁集团“史上最严差旅令”全网刷屏:职级16以下非必要不出差、每月限5天、成本前10%员工进审计名单。华东某高端酒店B总透露:“今年民企开会,茶歇只敢点红茶,人均一杯。”
第三刀扎在消费信心。2025上半年官方数据显示:住户存款余额飙到162.02万亿元(增幅7.42%),贷款余额仅84万亿元(增幅1.4%)——专家喊破嗓子刺激消费,老百姓反手就把钱锁进保险柜。
三刀齐下,酒店人终于明白:当所有人都让你“降本增效”时,其实是在说“决定生存的不是市场冷暖,而是转身速度”。
五星级酒店摆地摊:面子不值钱
文章感叹,对于中国酒店行业来说,“生存面前,面子算个屁。”
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第一个撕掉“高端”标签,把炒面、凉面端上街头,标语直戳人心:“五星品质,地摊价格”。
很快全国高星酒店集体次效仿:成都某五星地摊凉面8元、炒面10元,分量大到路人怀疑人生;上海外滩某奢华酒店把下午茶搬进写字楼大堂,价格砍到星巴克水平。
作者引述某酒店总经理的话说:“既然大家不走进来,酒店只好走出去。面子不值钱,活下来才重要。”
但比摆摊更荒诞的是——摆摊都卷不过别人。
狼多肉少 卷到地心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业门店数量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均超过2018年至2019年中国酒店业规模峰值;企查查数据更惊悚。近十年,我国民宿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带动2023年、2024年民宿相关企业注册量分别达9.05万家、9.95万家。我国现存32.3万家民宿相关企业。
作者分析中国酒店业的现状:本质是一碗饭,原来3个人分,现在10个人抢。 于是行业开启“黑暗森林法则”:OTA疯狂往小红书撒币投流;经济型酒店把房费拆成“床位费+氧气费”;某云南民宿老板推出“住三天送挖菌体验”······
作者最后说,“2025旅游业淘汰赛,比的不是谁更豪华,而是谁更能跪着活下去。”
(责任编辑: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