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膨压力难挡 政策工具恐只剩补贴

【新唐人】-输入性通膨专题报导系列之五(中央社记者黄淑芳台北二日电)物价上涨压力日益沉重,即使最近新台币强劲升值,政府陆续调降进口大宗物资关税、营业税,管制原物料出口,仍难以抵抗输入性通膨威胁,偏偏又逢大选前敏感时刻;接下来,政府仅剩的政策工具恐怕只有违反市场机制的补贴,但启动补贴兹事体大,也不一定能达到平抑物价效果。 “什么都涨,只有薪水不涨”是近来媒体报导物价波动最常用的开场白,民众对于食衣住行物资轮番调涨的感受最深,被消基会指为“涨价元凶”的油价已经冻涨3个月,其他民生物资还是照涨不误。

面对物价飞涨,行政部门从去年初强调物价平稳,去年下半年坦言物价有上涨压力,到最近行政院长张俊雄、经建会官员终于松口承认台湾面临输入性通膨。 行政院去年底停开的稳定物价工作小组,也在农历年后匆匆恢复召开,显示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

摊开政府采取的稳定物价因应对策,冻结油价,管制废纸、砂石出口、禁止钢筋、小钢胚出口,对废钢、H型钢实行出口监视;责成台糖等国营事业增加进口黄豆、玉米,再释出满足民间需求;调降小麦粉、玉米粉、软白麦等进口关税,调降大宗物资进口规费,最后是争取立法院支持修法,把小麦、玉米、黄豆、大麦进口营业税降为零。 这些对策林林总总,几乎是所有能降的税都降了,能管制出口的项目,不管是确有实质助益,还是宣示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也都顺应业者要求予以管制,物价压力却未曾稍解。

去年国内糕饼公会、饲料公会等业者发声呼吁政府重启“平准基金”。经济部研议后认为,平准基金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精神,形同走回头路,已不适合当前时空背景,执行上也有许多困难。 经济部高层表示,平准基金必须设定进口量配额以及价格标准,平准价格该怎么订?配额怎么落实?业者是否愿意配合缴交基金?都是问题,台湾早年建置多项粮食、谷物、砂糖平准基金,1989年起陆续取消,现已没有法源,即使恢复平准机制,在国际价格狂飙之际,也没有人有把握物价一定压得下来。

目前只有行政院农委会针对渔产、畜禽产品还有平准基金制度,但渔畜产品有其特性,其他产业难以比照适用。除了牵涉层面更广的货币政策,政府还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平抑物价? 财经部门搜集亚洲邻国因应物价上涨对策,得到的结论很简单:很多国家,特别是已开发国家,都不再特别管制物价。官员无奈地说,还没有做的“只剩下补贴了”,但补贴已非财经政策,而是社会福利的一环。

一位大宗物资进口业者表示,国际原物料价格飙涨是事实,早年台湾主要考量是安定物价、发展经济,如今国际间讲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但放任民生物资一直涨也不行,价格压得太低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就看政府政策怎么决定。 经济部对于启动补贴态度保留,官员直言,补贴要有大笔预算支持,要决定补贴对象、金额,还要有完备的配套措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且不一定有效果。先前政府补贴计程车油费饱受抨击,很多县市最后还是决定调涨费率,就是一例。970302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