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方华、天清费城采访报导)11月12日(星期四)晚,由费城民艺学校、亚裔健康中心及Bristol-Myers Squibb医药公司联合举办的“民艺学校健康信息之夜”讲座在华埠民艺学校举行。天普大学医学院马晓丽博士、天普亚裔健康中心袁鹰分别对乙肝和H1N1流感的病理和防治问题进行了讲解。
肝脏俗称人体“化工厂”, 是人体最大的合成、代谢和解毒器官,而乙肝病毒是一种专门攻击肝脏的病毒,一旦感染,并且在6个月内没有治愈,就可能转为终身性的慢性乙肝。目前,全世界有20亿人感染乙肝病毒,3.5亿至4亿人会转为慢性乙肝。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有15%-40%会进一步恶化为肝硬化、肝癌等肝损坏病症。马晓丽博士提示:“乙肝问题不容忽视。”
据悉,乙肝病毒在亚太族裔中发病率较高,在普通美国人中,平均1000个人仅有3人感染乙肝,但在亚太族裔人口中,这个比例高达千分之八十。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有很高的比例会在分娩过程中就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孕妇产前检查非常重要。 这些出生时就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宝宝,如果不给予及时接种疫苗,有90%会转为终身慢性乙肝,而如果接种疫苗及时得当,这个比例就会下降到5%。
马医生建议说,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给新生婴儿设立一道保护屏障:孩子出生后12小时以内,为孩子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1至2个月后,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六个月后,补上最后一针。切记:9-18个月后,一定要带孩子去做验血检查,看看孩子是否已产生乙肝抗体。因为即使打齐了3针疫苗,也仍然有宝宝无法产生抗体,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避免孩子转为终身慢性乙肝。
乙肝虽然可怕,但人们并不用谈乙肝色变。乙肝的传播途径只有血液和体液,而与乙肝病人握手、拥抱、吃他们烹调的食物,都不会感染乙肝病毒。马医生特别提醒大家,由于我们无法判断谁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不要与人共用可能传播血液和体液的用具,比如牙刷、刮胡刀等。
马医生指出,对于乙肝,人们有两个最常见的错误观点——“我去查了肝功能,结果是‘各项正常’,我的肝肯定平安无事,没有病变。”其实不然,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即使已感染乙肝病毒,肝功能却没有发生病变,因此不可仅凭借肝功能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还有一个观点:“我打了乙肝疫苗,我肯定不会得乙肝了”。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你已经携带了乙肝病毒,那么即使打了疫苗也于事无补。
马医生提醒大家,要尽早去做乙肝病毒检测,因为感染乙肝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发病症状,一旦病发,往往已进入疾病后期,切莫等到病入膏肓时再投医问药。
目前的医学技术仍然无法根治乙肝,但可以通过药物等手段控制病情恶化。马医生特别提示大家,“治疗乙肝要谨遵医嘱。”比如,医生嘱咐你持续吃药,那么千万不能自行中途断药,否则人体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恢复服药时,药效就不一定那么好了。
H1N1(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与一般季节性流感相似,感染后的普通症状也与季节性流感无异。H1N1流感的感染者以年轻人、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居多。总体来说,免疫能力较弱的人容易感染H1N1(甲型)流感,并且发病症状较重。大部分抵抗力较强的人感染后不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儿童由于抵抗力弱,在感染H1N1后,发病症状常较成年人严重,并可能伴有不能进食足够流食的症状,从而引发身体脱水,并使病情进一步加剧。
目前,2009 H1N1疫苗已研发投用。疫苗包括针剂和喷雾两种形式,成人仅需接受一次疫苗,10岁以下的儿童需接种两次,两次的间隔为一个月。只有少数人不宜接种H1N1疫苗,包括对鸡蛋敏感者、免疫系统疾病者、有疫苗过敏历史者等。
因疫苗数目有限,目前仅能向优先人群提供疫苗,如在费城接种疫苗,优先人群是费城居民,而且是以下5种人之一:孕妇、6个月~24岁之间的儿童及青年、直接接触H1N1流感病患的医务人员、6个月以下儿童的护理人员、25~65岁之间有明显健康问题的人(如哮喘、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等)。
如何避免感染、传播(甲型)H1N1?袁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摀住口和鼻,随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勤用香皂或消毒水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接种疫苗;避免接触H1N1病患等。袁鹰提醒大家:一旦出现流感病症,最好呆在家里,直到发热现象自行消退24小时后再外出。如症状较为严重,需向医生咨询,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要更多了解H1N1流感,可查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http://www.cdc.gov/h1n1flu/。
费城市政府网站提供H1N1疫苗注射地点时间:http://www.phila.gov/health/H1N1/h1n1fluclini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