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2月4日讯】香港《明报》2号发表社评,评论中共商务部在西方主流媒体上打出的商业广告—-“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中共官方在30秒广告中企图提升“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然而《明报》指出,打造“中国制造”形象,关键在国家品质提升。
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欧美各国采取非常手段,稳定本国的金融体系和就业概率,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日益严重,也使得“中国制造”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过去,对于其他国家在贸易上施压,中共一贯是以感情受伤的方式严词批评。但《明报》形容这次的商业广告,显示出中共“公关技巧”的提高。
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Sky Canaves撰文“A Makeover Attempt For ‘Made in China’”指出,这支“中国制造”的广告本来2008年就计划播出,但由于三聚氰胺奶粉的丑闻而被迫推迟。现在这支形象广告的推出,也只是在修补一系列中国产品质量差的丑闻在外国消费者心中的坏印象。
近年来,中国生产的饲料、海产、牙膏、药品、食品、玩具等,一再爆出质量问题。这使得“中国制造”不仅在国外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也失去信誉。例如,前一阶段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三聚氰胺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等,这让国内年轻父母宁可多花钱,也要给孩子购买国外奶粉。《明报》社论中说,只有国人喜用“中国制造”,中国产品才是真正扬威世界。
近年来,在海外媒体和人权团体的调查中,“中国制造”往往和“血汗工厂”联系在一起。低廉的劳动力至今还是中国得以吸引外国生产厂家的有利因素之一。来到中国的厂家为了高获利,必然要降低劳动成本,再加上地方法制不健全,使中国劳工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东莞,汕头等外资企业多的城市,往往也是群体性抗议运动多发的城市。
2009年,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全国劳工委员会”(National Labor Committee)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的高科技苦难》的报告,报告指出,IBM、微软、戴尔、联想和惠普的二级供应商——东莞美泰塑胶电子制品厂,就是一家“血汗工厂”。
《明报》指出,打造“中国制造”形象,关键在国家品质提升。失去信誉和重新建立信誉,往往不是一个相等的时间过程。这次中共官方尝试30秒广告提升“中国制造”形象,是否能够说服西方消费者,相信很快就可以见分晓。
新唐人记者尚燕、周天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