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0月5日讯】著名时评人叶檀发文,《某些阶层对财富的掠夺已经到无耻的程度》。
最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经济学家王小鲁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警示中国贫富差距大到令人难以置信。2008年官方统计资料未能统计进去的居民收入大约相当于GDP的30%,将近三分之二的未 申报收入进入了10%最富人群的腰包,国内“灰色收入”可能高达9.3万亿元人民币。
贫富差距表现在 市场上,是投资者主导了房地产价格,奢侈品消费超前同。相对于大众汽车、百事可乐等平民品牌,中国消费分别占其销售额的3%和5%,而对于历峰集团与斯沃 琪集团两家奢侈品零售商而言,中国消费分别为其销售额贡献了20%与28%。各地的奢侈品消费店十分红火,高端消费与商业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中国最大的两条创富管道,一曰房地产,二曰证券市场。两大被剥夺阶层,一是农民二是普通职工。
早 期农民承担了农用地与商用地之间的大部分折价,据估算在20万亿到30万亿之间。广为流传的1457宗闲置地名单,显示某些房地产寄生虫仅仅通过低价囤地 就获得了几十倍的收益,成为亿万富翁。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未对处理闲置地作出回应,各地的新城市建设运动如火如荼。
对 普通职工的掠夺主要体现在证券化的过程中,上市前夕职工股被清退,高管、权贵、创投堂而皇之享受高额的证券市场溢价。
据 《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发生职工股被清理的公司多达12家,涉及人员达2.3万名。如果以这些公司上市首日的收盘价计 算,意味着有313亿元财富从职工手中流向了公司高管、创投等各类投资机构。
搞笑的是,清理职工股的理由恰恰是为了公平。2006 年初新颁布的《证券法》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需少于200人,以防止PE腐败。2000年中国证监会针对职工持股会持股问 题出具“复函”,认为职工持股会不具备法人资格,不应成为上市公司股东;而工会成为股东和工会的宗旨相违背,因此停止审批职工持股会及工会作为发起人或股 东的公司的发行申请。
在清理职工股行动中,许多莫名其妙的人进入拟上市公司,成为摘桃一族,包括余秋雨在内的人就是通过职工股清理 行动获得了股份。如果说当初清理职工股是因为相关部分考虑不周,那么在清理职工股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掠财行为,PE式腐败并没有随着职工股的退出而消失, 反而在创业板推出过程中愈演愈烈,这本应成为反思清理行动的契机,但有关部门却沉默了,似乎在暗示清理职工股的初衷十分复杂。
于是,我们看到少数人在规则的庇护下心安理得地获得高额收益。当然,国企作为全民资产,增值溢价本应由全民分享,纯粹由本公司职工分享并不公平,而监管层的 做法是加剧不公平,让高官与高管代表全体资产所有者获得收益。
拟上市公司在200人以上就会诱发腐败,200人以下就品行高洁,笔者愚钝,怎么也想不通这种兜圈子逻辑。
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亟需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鼓励财富流到诚实创富者手中,流到实体经济业者手中。但是中国的激励措施刚好相反,对民营实体企业课以重税,对 资本利得却迟迟建立不起有效的税收体制,面对灰色收入一筹莫展。
前两天在某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见到王小鲁先生,提及税收该征的必须 征,该减的必须减,对实体经济必须以减税为主,对资本利得以征税为主。现实是逆激励:从去年开始针对实体经济的税收风暴尚未过去,使转型期的中国企业雪上 加霜,对于灰色收入事实上的零税收把个税负担尽归于普通公务员、工薪阶层。
与实体企业形成鲜明对比,获得高额收益的房地产投资者不 必为资本利得支付过多的费用,针对“小非”的资本利得较迟推出,而房地产资本利得税被拥有数套房、标榜为民代言者斥为害民之举。
貌似为民立言的伪民粹,危害了中国的实体企业、劳工阶层与创新企业,依靠各种资源致富者多数把国籍转到海外,在中国裸官或者裸商,过起了逍遥的“两岸生 涯”。
某些政府部门的逆激励,究竟是因为不明所以,还是因为从土地与证券市场获得了最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