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18日讯】 1950年3月,中共中央政府下发了《关于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和《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开始了镇反运动。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再次发出镇反指示,即有名的“双十指示”,警告各地纠正“宽大无边”的“右倾”倾向。 “双十指示”是一个转折点,镇反运动从此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一批批的“反革命分子”被送上了断头台。
由于1951年2月2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对“反革命罪”的解释变得更宽泛,处刑标准有更大的自由度,加之该年2月的中央专门会议曾形成“决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杀此数的一半,看情形再作决定”之规定,虽然毛等领导人曾指示“必须严格控制范围”,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量刑标准和法律审判程序,加之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中央的杀人指标,造成镇反运动不可避免地扩大化,出现大量冤假错案、草菅人命的现象。甚至许多国民党投诚官兵和中共地下党员也被当作反革命分子处死。例如:
朱迈先,朱自清之子,早年追随中共而投身抗日事业,抗战期间因中共指派随宣传团集体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内战后期曾策动桂北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成功,却在镇反运动中被当成“历史反革命”被枪决。
罗广瀛,四川大学教授,国民党军第七编练司令官罗广文及《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的堂兄,解放前夕冒着危险,成功策动罗广文率残部起义,但震反中却被捕,其妻写信说“一家八口全靠罗广瀛养活,望政府给予宽大处理”,但还是被很快处决。
马剑秋,时任忠县自卫总队的他在解放前夕通电忠县全县起义,并徒步数里出城迎接解放军,但时隔不久就成为阶下囚。获知被判死刑后,他流着泪写了一份“刑场上的演讲”,大意是:他一直在寻找救国之道,对于国民党他很失望,现在终于盼来了共产党,终于有了希望,可是却要被枪毙,再也看不到希望了。但是他对自己的起义之举依然不后悔,在最后的时刻,他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斯大林元帅万岁!
此外,金庸的父亲查枢卿也是在镇反期间被作为“反功地主”处死的,1981年邓小平会见金庸时曾提过该事。
据说,当时枪毙人根本不需要什么正式手续,只要村长或者驻村的工作组长之类的人点个头就行,想杀就杀,毫不犹豫。在忠县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枪毙12 个人,同时拉了一些人来“陪杀场”,枪响之后却倒下13人,人命关天的事,结果补上一张纸条就轻松解决了!而忠县的一名中学教师张国锦,被定为“一贯道” 成员时,他坚决否认,但有人曾看见他在十字街贴反动壁报,又有人说看见他解手时拿着一张解放前的报纸在看,于是就这样被定为“反革命”,之后县长陈杰和秘书范梓里宣布:“现在只要有一个人(除张的直系亲属外)举手同意巴把张国锦带回去重审,就带回去。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因无人敢举手,张国锦就马上与其他14人一起被押去枪决……
当然也有幸运儿:同属忠县的黄金乡,则有位方姓年青人因被押赴刑场时遇山洪暴发而绕道而行,最终准时赶上开枪行刑,第二天上面通知“可以不少”从而捡回了小命;因某官员在一大叠报批枪毙的名单上盖章时,不小心夹着翻过了两页,这样就有两条人命活了下来。
在云南省普洱县磨黑镇公安局刑讯逼供下,曾无中生有地发现了一个“复兴党暴动案”,查出“复兴党人”1300多人,包括80多名中**员和中共地方武装会员,当时的中共普洱县委书记和普洱县公安局副局长也被牵连。
“镇反运动”后期复查时,当时的中共云南省第一书记的宋任穷表示,“普洱地区的复兴案我不相信,我们进云南后(指中共军队的四兵团),我们是胜利者,在全国解放的大好形势下,在一个地区我们发展共产党都没有这么快,反革命组织复兴党一下就发展到千人以上,其中一定有假,我不相信,你们去好好查查。”
此后,云南省公安厅一个副厅长为首的调查人员经过几次审查,发现这完全是刑讯逼供制造的假案。办案人员除了有一个据说是复兴党“暴动标记”的证据以外,没有其它任何证据,而这唯一的证据也是一个小学教师在办案人员威逼利诱下自己画出来的。结果,云南省公安厅提出给这个案子“平反”。
令人不解的是,当初对这个案子提出质疑,并且规定进行调查的宋任穷却改变想法了。他管理的中共云南省委尽管承认这是一个假案,却没有同意平反,仅同意“公安部门内部保密处理”。直到1981年,30年后,有关部门才正式决定“’复兴党’纯属假案,应予彻底平反”。此时,此假案已经造成126人被处决, 37人被判死缓,669人被判刑坐牢,133人被管制,168人曾经被关押和审查。 1000多人就这样平白无故地被迫害了30年!
至1951底,镇反运动渐渐让位于“三反五反运动”。由于人越杀越多,后期发出了刹车信号,到1953年11月基本告一段落,但零星的案例仍有延续。
关于整个运动的成果,毛后来有过一个说法,叫“杀了70万,关了120万,管了120万”。该数据来自于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1954年1月的一份报告:镇反运动以来,全国共捕了262万余名,其中共杀“反革命”分子71.2万余名,关了129万余名,先后管制了120万余名。捕后因罪恶不大,教育释放了38 万余名。这个数字,比毛毛当初设想的高出了许多。有人认为,因1951年4月下旬毛“及时”刹车并委婉批评一些地方太过强调多杀,以至有些地方明显地出现了瞒报的情况,故实际的被杀害人数很可能要大大超过71.2万。
被错误镇压的国民党将领
在“镇反运动”中被镇压的国民党将领,可分为四类:
1)解放战争末期起义投诚后解职返乡者,被俘后释放(一般都经过几个月的解放军军官教育团学习)返乡者。此类人数最多。
2)退役返乡已有数年,或闲居,或从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如教师、律师等)。此类人数也不少。
3)继续作战,打游击而最终在“剿匪”战斗中被俘者,以及特务背景者。此部分人数并不算多。
4) 其他,如因畏惧逃亡外地者,隐姓埋名而被查出者。人数也不多。
在80年代,对前两类别的情况基本上全部予以平反。以下所收录的39例,均属于80年代被正式平反者(其中起义投诚将领29名):
(接上期)
11、北伐抗日将领周址
周址,字之础,广东开平人,1890年生。 1940年起任第七战区司令部参谋处长,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 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十二兵站分监。在此期间,在对日军的多次会战中出力甚大。抗战后于1947年7月授陆军中将,同年秋退役。以后离开军界在南京经商。 1949年一度出任广东省政府顾问,不久回家乡开平定居。 1953年3月8日在镇反运动中被判处死刑。 1985年1月开平县法院宣告其无罪,属于错杀,给予平反。
12、抗日将领宋士台
宋士台,字君博,1893年生,广东花县人。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第六十六军一六0师师长,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曾参加南京保卫战、南浔战役和昆仑关战役。 1942年任第七战区惠阳守备区指挥官,1943年调任第七战区少将高参。 1946年退役从商。 1953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5年8月撤销原判,予以平反。 2004年9月18日,一千多民众在其家乡参加了宋士台将军铜像揭幕仪式。
13、抗日将领陈应龙
陈应龙,字美山,1897年出生,海南文昌县人。抗战爆发后参加凇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 年5月升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以后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鄂西枣宜会战。 1948年携眷还乡,创办文昌县文西中学,受家乡父老称赞。 1951年在镇反中被捕处死。八十年代平反,宣告系无罪错杀,并立碑于他创办的文西中学旁边草坪,以志纪念。
14、北伐将领孙天放
孙天放,1903年生,安徽怀远人,参与过东征和北伐;1927年参加过南昌起义,后脱党加入复兴社,抗战期间任团长、旅长等职,参与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站; 1944年任江苏省政府防空处少将处长、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7年7月授陆军少将,不久因病辞职返乡定居。上海解放后向公安机关登记,但在1951年镇反中被处决(另一说法是被作为战犯长期关押,1974年12月26日在关押中病故),八十年代宣布为错杀,被无罪平反。
15、两广老将林伯民
林伯民,原名秉彝,1886年生,广东梅县人。 1931年出任广西第五路军总司令部参军,授衔陆军中将。 1941年任第四战区荣誉军人管理处中将处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家乡梅县南口居住。告老还乡后曾多次设法掩护过当时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和游击队。 1949年7月,国民党军胡琏兵团南逃经梅县时,他也曾设法保护南口乡民的安全,得免败兵之骚扰。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6年6月4日梅县市法院宣布系属错杀,予以平反昭雪。
16、起义将领何际元
何际元,字印三,湖南宁乡人,1908年出生。 1946年任交警第十三总队总队长。 1947年交警第十三总队编入陆军第一六九师,任副师长,开赴东北作战,曾参加四平解围战斗。后升任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师长。 1949年5月经中共地下党策动,在湖南宁乡率部起义,改称湘中挺进纵队,自任司令员。后所部编入陈明仁第二十一兵团,改任兵团司令部高参。 1950年9月25日以历史反革命罪行在长沙被枪决。 1983年宣布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17、起义将领唐伯寅
唐伯寅,字剑椿,号剑湘,湖南湘潭人,1897年出生。 1935年升任第十九师五十五旅旅长。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凇沪会战,所在的师被评为会战中战绩最优的十个师之一。 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在庐山一线击挫日军。 1939年8月因功升任第十九师师长并于11月晋升陆军少将,以后率第十九师先后参加了第一、二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屡立战功,曾获四等云麾勋章。 1944年11月后先后调任江西南丰师管区司令、浙江临黄师管区司令,1946年退役回湘。 1949年3月受中共地下组织策动,参加了中共华中局社会部领导下的江南地下第四军,任副军长。 4月又参加了程潜、唐生智等人在湖南发起的和平自救运动,并积极策反湘军旧部。 8月随程潜、陈明仁参加了长沙起义,任第二十一兵团高参。 1952年2月21日在镇反运动中在湘潭被枪决。 1983年3月湘潭县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18、起义将领刘晴初
刘晴初,名垂霁,1894年8月生于湖南湘潭。 1926年随贺耀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第一旅旅长, 1936年冬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38年冬毕业后,被征召为第九战区长官部中将高参,曾参与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0年因病回乡休养,筹办实业、学校。 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的外围工作,以后策动当地游杂武装起义,并将保存之五万分之一湖南军用地图交与解放军第十二兵团。 1950年5 月在家乡筹办简易手工业工厂。 1951年镇反运动中以反革命罪在湘潭被处决,可枪声响后不到半日,上头就来了他去参加“湘西和平解放”会议的通知。 1983年7月湘潭地、县法院宣布予以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19、起义将领潘峰名
潘峰名,别字目屏,1899年生,江西乐安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三五旅团长、旅长。 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师师长,第五十一军副军长、代军长,第五战区前方指挥部副主任。参加徐州会战、鲁南会战诸役。 1946年退役。 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参,1949年参加起义。 1950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1年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补发起义证书。
20、起义将领方涤瑕
方涤瑕,别号秀泉,1903年生,江西九江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任中央宪兵司令部西南区宪兵司令等职。 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 1951年镇反时处决。八十年代平反。
21、起义将领王育成
王育成,字鸣琴,1912年生,甘肃伏羌人1944年任第十七集团军第十一军少将参谋长。 1947年任第十七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 1949年9月23日在宁夏银川起义。 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平反。
22、起义将领项丽源
项丽源,1912年生湖北监利人。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军职。 1946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处少将处长等。同年底在成都随部起义。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3、起义将领杨健民
杨健民,1900年生,安徽宿县人。第九十六军少将参谋长。 1949年11月在四川金堂起义,以后返乡居住。 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4、起义将领周伯英
周伯英,别字湘雄,1909年生,湖南东安人。 1929年7月毕业于中央军校第六期步科。湖南省补充第十七旅旅长。 1948年春任国防部少将部员。 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后返乡居住。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5、起义将领林芝云
林芝云,又名盖南,1901年生,湖南湘潭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 1947年7月授衔陆军少将,1949年8月随陈明仁部起义,后返乡定居。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4年获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26、起义将领糜藕池
糜藕池,别字济民,1897年生,贵州毕节人。第九十四师中将副师长。 1949年任川黔公署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起义。 1951年7月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7、起义将领赵俊图
赵俊图,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 1929年于中央军校第七期第一总队步科毕业。 1949年任湖南醴陵师管区少将副司令,8月率部起义。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8、起义将领赵鸿厚
赵鸿厚,1904年生,河南怀庆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军官训练班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十师师长,郑州绥靖公署军官总队大队长。 1949年任长沙绥靖公署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后随程潜等参加湖南起义。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29、起义将领唐宪尧
唐宪尧,别号再兴,1899年生,四川梁山人。第三十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 1949年12月在四川渠县起义。 1951年冬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平反。
30、起义将领曹森
曹森,别号润轩,1906年生,河南唐河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独立第一旅团长、旅长,第一一六师参谋长、副师长,第—六九师师长。 1946年起任整编第二十六师一三九旅旅长,第二十六军副军长,滇西师管区司令。 1948年9月授衔陆军少将。 1949年底在云南参加起义,后返乡居住。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31、起义将领梁顺德
梁顺德,别号真心,1909年生,广东梅县人。 1927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第一总队炮科。抗战爆发后,调炮九团任少校团附,年底任营长,1938年守潼关。 1946年任河西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少将参谋长。 1947年到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学习。 1949年冬在川南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10月在东北沈阳高级炮校任深造班教员。 1951年镇反中被部队判处死刑。 1984年7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地面炮兵学校政治部决定撤销原判,按起义投诚人员看待。
32、起义将领彭永年
彭永年,1899年生,广东揭西人。 1946年到台湾,任台北远洋运输公司经理。 1949年2月返回湖南,任省保安司令部少将秘书长,同年5月随吴奇伟起义。 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33、起义将领覃守一
覃守一,1910年生,湖北长阳人,土家族。 1949年5月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长阳总队少将司令兼代长阳县县长,11月11日率部起义。后返乡定居。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34、起义将领焦达梯
焦达梯,别字岛松,1903年生,湖南浏阳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 1932年任第八十九师独立旅副旅长,参加一二八凇沪抗战。 1949年5月与中共华中局社会部取得联系,策动旧属起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军区江南地下第四军十师师长,并收编土匪千余人。 7月率部在浏阳迎接解放军入城,1952年冬在镇反中被处决。 1981年平反,恢复起义人员名誉。
35、起义将领谢灵石
谢灵石,别号云根,1902年生,四川简阳人。抗战胜利后任新疆迪化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 1949年参加新疆和平起义,后返乡定居。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36、投诚将领邓士富
邓士富,1903年出生,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二师六团团长,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副师长等职。 1948年任新编第七军暂六十师、六十一师师长。 1948年10月长春和平解放,率部向解放军投诚。建国后自愿回乡定居,曾任银场村村长。 1952年镇反运动中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死刑。 1983年5月平反,恢复起义投诚人员名誉。
37、投诚将领列应佳
列应佳,别号介人,1903年生,广东增城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军官研究班毕业。参加北代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第三游击挺进纵队支队司令,1948年5月17日投降并接受改编。 1952年镇反时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
38、投诚将领关仲志
关仲志,别号宗志,1909年生,广东番禺人。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军官训练班毕业。 1946年5月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二十期毕业。 1949年任广东省保安第四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同年10月24日在广东台山那扶镇向解放军投诚。 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八十年代获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