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醇逸事件 为何有两种不同故事?

【新唐人2013年01月31日讯】主要致力于报导政治性新闻的《纽约市与纽约州》(City & State)网站,以《刘醇逸陷困境 中文媒体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为标题,揭示了某些海外中文媒体在报导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筹款丑闻事件中,与英文主流媒体大唱反调的现象,显示主流社会开始关注这些媒体在美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纽约市与纽约州》的报导说,自2011年起,《纽约时报》曝出刘醇逸因筹款丑闻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调查后,已经有两名刘醇逸的主要筹款人被逮捕。纽约市大大小小的政治观察家们都认为,刘醇逸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然而,如果你到法拉盛、皇后区、布鲁克林和曼哈顿的唐人街走一圈,拿起一份中文报纸来读一读,你会发现,它们讲述的刘醇逸的故事,完全是另一个不同的版本。

报导以《世界日报》今年1月对刘醇逸的系列专访为例,指出某些华文媒体的报导,令一些华人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对刘醇逸的调查,是出于种族歧视。

对此,原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陆东表示,今日在美国社会不存在华人因种族受歧视的问题,像林书豪、骆家辉这样受到主流社会追捧和重用的华人比比皆是。

原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陆东:“他主要玩的牌就是一个种族的牌。刘醇逸的困境,他不在于种族,而在于他的价值观。 法拉盛事件,他偏袒攻击法轮功的暴徒,就暴露了他的政治立场,同时暴露了他内心良知缺乏这么一个价值观。”

陆东表示,某些华文媒体之所以在报导同一事件时出现与主流媒体完全不同的声音,原因在于在中共的“大外宣”政策下,许多媒体已经陷落。

原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陆东:“我们先从《世界日报》的大陆版的报导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大部分文章,它所表现出的舆论导向,跟中宣部的大外宣舆论导向不谋而合。”

陆东说,希望来到美国的华人朋友能够多听多看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报导,真正从价值观上融入主流。

原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陆东:“北京现在空气污染大家都头痛,吸不到一口清纯的氧气。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来讲,我们中国人在文化和信息方面,我们也是处在一个北京的霾雾这样一个污染之中,我们也很缺乏氧气。”

新唐人记者曾铮纽约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