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太多 双节公车应运而生

【新唐人2013年02月11日讯】(中央社记者邱国强台北11日电)北京是个人口数超过2000万、车辆数超过500万的超级大城。为了多载客,北京的公共汽车不但数量多,还有不少是双节公车。只不过,这些大家伙有时还是载不走爆满的等车人潮。

北京有多拥挤,数据会说话。包括远郊的广大山区在内,全市面积1.68万平方公里,接近台湾的一半大,含城区、农地在内的平地,只占总面积的38%;但北京全市人口却已超过2000万大关,直逼台湾的9成。

也就是说,北京2000万人口中的大多数,要挤在面积不到7000平方公里、还包括农地在内的平地,加上全市超过500万辆的各式车辆,整个城市的交通焉能不拥挤?尤其是早晚尖峰时间,北京的人潮和车潮,用“吓人”两个字已不足以形容。

因此,北京市政府一直大力发展及提倡大众运输工具。兴建地铁缓不济急,公车就成为北京民众最依赖的大众运输工具,且数量越来越多,已达3万辆;车身越造越长,一节不够,便多加一节,于是成了双节公车。

在大陆,双节公车的学名叫“铰接式公交车”,两节车厢连接在一起,长度普遍达到15至16公尺,比一般单节公车的11至12公尺要长,可搭载150人;而北京去年新上路的双燃料双节公车,车长更达到18公尺,能容得下170人。

北京的双节公车共3个车门,乘客必须从中门上车、前后门下车。北京的双节公车司机们,可是严格执行这项规定的。要是上、下错门,不是吃闭门羹,就是被司机故意开关门夹击伺候。

这么长的车身,周围死角众多,特别是转弯,一不小心就会扫到一旁骑脚踏车的大爷、大娘,或是骑电动机车横冲直撞的小伙子,或闯红灯的行人。因此,北京的双节公车驾驶,多半有一双洞察力敏锐的“火眼金睛”,即使车子长,仍然能开得有如猛龙过江。

只是,把公车加成双节,一辆能搭载超过100人,就能纾解人潮吗?并不尽然。

位在北京东三环边的“劲松桥东”公车站,是许多北京人视为梦魇的公车站。这里是通往北京东南郊的要道,又在地铁站口,是人潮庞大的转运站。每当下班时,等车人潮多到能占用一个车道,简直和春运的火车站没两样。

这种情况下,公车一停,5分钟内开不出站很常见,双节公车也一样。于是,“乘客挤不上车、车掌关不了门、司机出不了站”,成了劲松桥东每晚固定上演的场景。

尽管如此,北京的双节公车仍像一尾尾长蛇般,在马路上奔驰。不论是位在政治核心的天安门前、弥漫书卷气息的海淀学院区,还是越夜越热闹、越美丽的鼓楼大街及三里屯街上,都能看到它们挤满人潮,四处穿梭的影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