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文人雅士的养生秘笈

古人云:“春日踏青远足,秋日登高望远”。如今的我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其实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养生,重视延年益寿的国度。历史上,多少君王为了长生不老而各处求方,当然他们都失败了,但这不影响对养生的热衷。其实很多知名的古代文人雅士都有自己一套的养生秘笈。

孔子

我们熟悉的孔子,是一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实他也是一位养生大家。要知道,古代能活到七十三岁高龄可是非常罕见的。

孔子提出“仁者寿”,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才可以活得长寿,这是孔子养生的指导思想。第二,他还提出“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第三,孔子提倡食品要粗细搭配,细嚼慢咽并且要定时定量;不吃不洁食物,堪称注重食品安全的第一人。

老子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道”,讲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老子的寿命流传下来是八十四岁,虽然不一定准确,但是非常长寿是一定的。

其实,道家思想后来很多都成了中医学哲学基础。既然讲究“道”,因此老子提倡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与世无争,是精神上方面的养,其实就是“养神”的过程,和后世医家所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道理。

管子

管子即管仲,认为“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如他所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强调先天之精的重要作用,教人们重视保存肾精。他提出存精的具体方法,其曰:“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摧,福将自归。”此即为节欲存精。

李白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既为仙,自然是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一个人。其实,李白也是道家养生的追随者。道家提倡的“寡欲”在李白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不就是养神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得不正是如此。不仅如此,李白从小就爱骑马射箭,四处游历,尤其精于剑术,如此健身,自然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不是李白晚年时颠沛流离,四处流放,他至少应该能活七十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及时行乐的豁达胸怀值得快节奏的现代人学习。

白居易

白居易和李白一样,十分注意养神。和李白不一样的是,白居易没那么爱喝酒,相反,白居易十分重视饮食均衡,注重素荤的搭配。这和白居易曾常年多病有关系,也算是“久病成医”。白居易还十分重视运动,常年坚持散步,少则绕庭几圈,多则远足;并且练习气功、打坐调神。中医认为,运动不单是形体的运动,更重要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调“气”。白居易活了七十五岁高龄,非常难得,况且,他还是一个身体基础不好的人。

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公元785年,时年七十六岁的他不幸被图谋叛变的军阀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龙兴寺。

颜真卿从小喜爱体育运动。公元784年,正当颜真卿七十五岁诞辰,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他非常高兴,不仅给人们表演了书法,也表演了体操绝技。他先叫家人搬来两张太师椅,立身在两椅的中间,用两手握着椅背,连续做了百余下“屈臂撑”。接着又叫家人抬一张空床,他用双手按着床的东南角,两脚用力一蹬,身体轻快跃过床。这“跳马”表演,他重复做了五六次。随后,他用一张宽约三尺余的席子将自己的身体围起来,直立地上,说道:“看我跳出去!”只见他两手稍微一按,双脚用力一蹬,早已飞身跳出高达三尺余的席子,轻巧地双脚落地。颜真卿坚持锻练,直至古稀之年仍体魄强健,技巧超人。

欧阳修

欧阳修爱好广泛,博学多才。对“琴、棋、书、画、诗”这文人“五友”无所不通。他由于不得志,心情郁闷不畅,久而患上了“幽忧之疾”,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痛苦之极,别无良方。为解除烦恼,他便操练这“琴、棋、诗、书、画”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觉病已痊愈。

他在《送杨序》中写道:“予常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他劝人以“五友”为伴,防病养生。他在《秋声赋》中写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忧多思之老,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长生之法。”他在告诫人们过多的忧伤会伤害心灵,过重的劳动会伤其体形,一个人的智慧与体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是多愁善感,则青壮年会加速老化;老年就会加速衰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是长生方法也。事实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龄,能以“五友”为伴者,则长寿者多也!

苏轼

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把梳头作为养生之道,诗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站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散开长发,频频梳理,将自己梳发健身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还推崇静坐养生法,他曾在广东儋县建“一息轩”,并题诗:“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十五分钟至半小时,是持续用脑过程中十种良好的休息方法。

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包括诗、词、散文等,以词作最为后人称颂。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夫妇唱和诗词,鉴赏书画金石,在丈人中誉为夫妻的楷模。后金兵入侵,家乡沦陷,举家南迁,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赵明诚死时她才四十六岁),令她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打击。可是,她支撑、抗争着,活过了古稀之年。李清照的养生、长寿得助于她自幼喜郊游,并为多种技艺的爱好者。由于喜欢户外活动,常常接触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锻练以外,也养成一种豁达豪放的性格。晚年的李清照,虽生活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中,但由于她自幼养成的豁达大方的素质,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经受风霜雨雪、天灾人祸的打击,而意志却更坚强,得到古稀之寿。

朱熹

南宋理学家朱熹崇尚朴素简单的饮食。传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儿招待他的只是一锅葱汤及半锅麦饭,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反倒即兴吟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因此,养身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要防止因贪美食而伤胃,不过多摄入精细食品和高脂肪,注重营养适度。

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养生理论的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享年八十六岁,一生为后世留下九千余首诗篇,而且身体强壮,甚至还能上山砍柴。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作锻练自己身体的活动。扫地这种日常劳动是一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可疏通血气,活络筋骨,既做了家务又锻练了身体。不仅如此,陆游十分喜爱登山这项运动,登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还能陶冶情操,舒缓心情。另外,在陆游诗中还说到:“饮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杖”告诉人们吃完饭要四处走走,不可坐着不动。

陆游睡觉前经常用热水洗脚,他在《剑南诗稿》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洗脚按摩能促进各相关脏腑气血运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他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晚十点左右)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不仅妨碍记忆、思维能力,而且影响人的寿命。

袁枚

袁枚是我国清代中叶的著名旅游文学家。袁枚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中年之后脱离官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游山玩水达四十年之久。七十岁还从安徽、江西,到广东、广西、湖南游了一大圈,途经风景胜地黄山、庐山、罗浮山、桂林、洞庭湖,一路寻幽访胜。回家之后踌躇滿志,写下:“自觉山水胆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袁枚八十岁时仍然能徒步登山,步履稳健。清代学者为其八十大寿写的两句贺词是:“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加上他心情怡静,乐观无忧,使他享有八十二岁的高龄。

养生更需养性,古人特别提倡气量宏大,以保健康颐养天年。清代学者阎敬格有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如人人都能将《不气歌》作为养生座右铭,何愁不祛病延年?

──转自《看中国》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