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愁大宗商品涨价 中国宏观政策陷两难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5月24日讯】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导致物价上涨,恐引发通货膨胀。中共总理李克强一周内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大宗商品涨价现象。美媒分析,中国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而消费行业尚未恢复,中共当局的宏观政策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抉择。

李克强5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不利影响。李克强下令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这是李克强在一周内2次点名大宗商品涨价情况,他在5月12日的会议上,也要求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大宗商品涨价将导致物价上涨,恐引发通货膨胀。中共高层对此早已开始密切关注。李克强4月9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部分专家及企业负责人就谈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使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

李克强当时强调,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4月8日,中共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彭博社报导指出,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但同时再次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中共央行在今年前五个月,均未通过MLF和TMLF操作向市场净投放长期资金。另一方面,央行从3月初以来开展逆回购操作,每天100亿元人民币的操作,已持续59日。同时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已连续第13个月维持不变。央行的这些举措表明,当局不想以放宽贷款,来稳定经济市场。

在中共高层介入下,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些调整。5月20日期货早盘开盘,焦煤、铁矿、郑煤主力合约均跌超7%。但总体来说,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高位,企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物价仍在上涨,经济领域通胀压力积聚之势显而易见。

根据华创证券5月的报告,中国家电到食品饮料和文娱消费行业,“涨”声四起。而另一方面,消费行业在疫情爆发后一直没有完全恢复,中国经济出现不均衡,体现在:外需强、内需弱;生产热、需求冷;企业投资倾向低、居民消费倾向低。

与此同时,中国房价4月却创下八个月来的最快增速。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经济学家周浩对彭博社说:“在不收紧宏观政策的前提下,想减缓楼市、大宗涨价等的影响,对中国(共)政府来说的确是个挑战,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效果,需要经历两三个季度的调整期。”

中国经济学家曲天石也认为:“遏制生产者价格的上涨对中国(共)来说将是一个挑战,因为国内定价的商品很少。中国(共)能做的不多,收紧货币政策也不一定能改变这一局面。”

澳新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杨宇霆表示,中共央行目前来看不可能通过上调利率来应对大幅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因为那会在经济恢复尚不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到企业。

彭博社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宏观政策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抉择。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

相关链接:罕见!李克强一周两次点名大宗商品涨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