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1日讯】大家好,欢迎收看《唐青看时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MAGA保守主义”如何改变美国。
“觉醒文化”正在退潮,保守主义强势回归。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越来越多公司取消了DEI(多元、公平、包容)政策,跨性别运动员被禁止参加女子比赛,就连好莱坞和音乐界都开始向右转,回归传统。川普连任后,美国正在经历一场文化大转变。
一、政策如何推动保守主义回归
我们先谈谈这场变化的核心推手——政策。说到底,美国的文化变迁,很多时候都是从华盛顿开始的。
川普连任后,白宫第一时间甩出了一份“大招”——直接推翻前朝的性别认同政策,重新确立传统性别概念。
他上任第一天,就签了个行政令,美国政府只承认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就是不管你怎么认同自己,法律上只认你出生时候的性别。这不是象征性的表态,而是直接影响到联邦政策执行。比如:
跨性别运动员不能再参加女子体育比赛,所有接受联邦资金的学校和大学都得照做,否则联邦补助就没了。
女性更衣室、宿舍必须按生物性别区分,不再允许“性别认同”作为准入标准。
对性别不设限的DEI项目,不仅不再支持,甚至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川普在签署行政令时,说:“从今天起,针对女子运动的攻击结束了!从现在开始,女子运动将只属于女性。”这句话让很多人鼓掌,也让很多人破防。LGBTQ组织当然怒了,认为这是对跨性别群体的“打压”。但另一方面,保守派和很多普通家长却松了口气,觉得“公平”终于回来了。
与此同时,宗教信仰也在强势回归。
二、宗教信仰的复兴
2月6日,川普在国家祈祷早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让我们把上帝带回我们的生活。”他回忆起去年宾州的未遂暗杀事件,说那一刻让他更加坚定对上帝的信仰。
川普呼吁美国民众“回归上帝”这句话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政府行动的指向标。
他直接推动成立白宫信仰办公室,专门保障和推广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宣布设立宗教自由委员会,并任命新司法部长帕姆‧邦迪(Pam Bondi)领导一个特别工作组,任务是“消除针对基督教的偏见”。
川普强调,宗教不仅仅是个人信仰,更是让美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他说:“没有信仰,你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甚至还开玩笑说,“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或许可以再坐下来一起吃顿饭。”
副总统万斯在“国际宗教自由峰会”上表态,美国不仅要在国内捍卫信仰自由,还要在全球推广。他还特别提到,川普总统“已下令联邦政府停止针对美国宗教信仰人士的武器化行为”。
所以现在,美国的政治氛围可能是这样的:以前,大家谈工作、谈生意,现在,大家可能先聊聊“你信什么?”再谈合同。
当然,这种转变对保守派来说是好事,他们一直认为美国应该回归基督教文化传统。而对那些主张世俗化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这股趋势有点“回到过去”。但无论你怎么看,这场信仰回归运动,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部分了。
三、企业界的转变
政策制定了方向,但真正决定社会走向的,是资本的态度。当政府风向发生变化,企业界往往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政治和市场环境。这一次,企业界的转向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过去几年,美国企业界是“觉醒文化”的主战场,DEI(多元、公平、包容)几乎成了大公司的标配。企业招聘要看种族比例,广告营销要迎合LGBTQ+,甚至连公司内部的培训都充满了“政治正确”。
但现在,DE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企业界撤退。
“多元化”不再是公司考核标准,企业招聘回归绩效导向。
过去,HR最重要的KPI是:“公司是不是足够多元化?”
现在,HR的首要任务变成了:“公司是不是能赚钱?”
1、大公司纷纷取消DEI政策
从科技巨头到传统制造业,再到金融行业,一大批公司正在撤回DEI承诺。
谷歌砍掉了多元化招聘目标,不再设定“女性、少数族裔占比”指标。Meta(脸书母公司)、亚马逊、埃森哲等公司直接取消了DEI计划,不再优先考虑“身份”因素。埃森哲还停止向外界提交多元化调查数据。
瑞银(UBS)终止向“女性少数族裔领导的企业”提供2.5万美元补助,福特汽车(Ford)停止向LGBTQ+人权组织提供支持。
沃尔玛、麦当劳、塔吉特(Target)等曾经在种族、性别议题上高调表态的公司,如今纷纷收缩相关项目,甚至悄悄撤回对某些“种族平权组织”的资金支持。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企业不仅在内部调整政策,还开始清理过去的政治立场。比如:
亚马逊让旗下的《华盛顿邮报》减少对民主党的支持力度,甚至开始筹拍一部川普夫人梅拉尼娅的记录片。
Meta的董事会引入川普盟友Dana White,并放松对保守派言论的内容审查。
此外,过去几年一直在和共和党较劲的硅谷科技公司,现在也在向川普靠拢。苹果、谷歌、OpenAI、Meta和亚马逊的CEO们共同承诺,为川普提供就职基金,这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
2、为什么企业界突然“变脸”?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一切决策都要符合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这些公司从几年前高举DEI大旗,到今天突然180度大转弯?原因有三点:
第一,法律风险:最高法院裁决推翻平权行动
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大学招生不得考虑种族因素,这直接动摇了DEI政策的合法性。保守派团体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向企业发起法律挑战,已有61个DEI相关项目成为诉讼目标。面对这样的法律环境,企业自然不愿冒险,干脆提前撤回DEI承诺,避免成为下一个诉讼对象。
第二,市场不买账:消费者对觉醒文化的反感
DEI的推广并未带来经济利益,反而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反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威淡啤(Bud Light):
这个品牌曾找跨性别网红做代言,结果引发大规模抵制,销量大跌27%,市值蒸发60亿美元。
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支持不迎合觉醒文化的品牌,比如乡村音乐风格的品牌产品销量大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塔吉特(Target)身上。该公司因推出LGBTQ+主题儿童服饰而被保守派消费者抵制,股价暴跌,公司不得不紧急下架相关产品。
第三,政府压力:川普政策直接否定DEI
川普上任第一天,就签署行政令,取消联邦政府内部的所有DEI项目,并要求所有政府机构停止基于种族、性别的优待政策。这一信号清晰地告诉企业界:“DEI的时代结束了。”许多企业本就对DEI政策感到不满,现在川普政府明确站在他们这一边,企业自然不会再坚持过去的政治正确。
3、企业文化正在回归传统价值观
DEI的消退只是企业风向变化的第一步,更深层次的转变,是整个企业文化正在向保守主义靠拢:
华尔街不再“谨小慎微”,员工们表示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不再害怕“政治正确”带来的职场审查。
高盛CEO称赞川普,认为他将带来更利于经济增长的商业环境。
石油、制造业、传统产业获得更多政府支持,环保投资大幅减少,企业不再强调ESG(环境、社会、治理)政策。
4、企业营销策略的转变
过去几年,很多品牌喜欢借助政治正确营销,比如“黑命贵”(BLM)、LGBTQ+主题广告,但现在,品牌公司明显谨慎了许多。
2023年百威淡啤(Bud Light)因为找跨性别网红做广告,被保守派怒喷,结果销量大跌,让各大品牌学到了惨痛教训。
迪士尼、可口可乐等公司已经减少在LGBTQ+和种族议题上的广告投入,避免遭遇类似抵制。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转向更保守的营销策略,乡村音乐、爱国情怀、传统家庭观念,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但你知道吗?这股风潮不仅仅停留在职场和商业界,连娱乐圈、社交媒体、体育界都开始发生剧变。
四、文化娱乐的右转——MAGA如何重塑主流文化
政策可以制定方向,企业可以调整策略,但真正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是文化。如果你关注娱乐圈,会发现过去几年,好莱坞一直在推行各种社会议题:种族平权、LGBTQ+、女权主义,电影、电视剧、广告到处都是进步主义的身影。但最近,风向开始变了。保守主义正在重塑主流娱乐,MAGA式的文化正在占据更多市场。
1、好莱坞不再“觉醒”,保守派电影票房大卖
以前,好莱坞的大片要想大卖,几乎都带着左派色彩,比如《黑豹》《神奇女侠》《逃出绝命镇》。但现在,带有保守价值观的电影开始越来越受欢迎。
本.夏皮罗(Ben Shapiro)旗下的《每日电讯社》(Daily Wire)制作的电影,票房表现越来越好,比如讽刺进步主义的记录片《我是种族主义者吗?》(Am I Racist?),在票房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丹尼斯.奎德主演的《里根》(Reagan),一部关于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传记片,特别受到南方和中西部观众的喜爱,票房远超预期。
基督教电影《自由之声》(Sound of Freedom)强调家庭、信仰和传统价值观,成为近年来少见的爆款宗教电影。
不仅是电影,迪士尼、Netflix等娱乐巨头也在调整策略:
迪士尼逐渐减少对LGBTQ+题材的押注,甚至删掉了皮克斯动画中的跨性别故事线。
Netflix不再一味强调多元化,而是开始迎合更传统的观众,比如增加“经典美式英雄电影”,重新推出更符合保守价值观的内容。
从好莱坞的变化来看,MAGA文化不只是政治运动,它正在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文化潮流。
2、乡村音乐重回主流
如果你打开美国的音乐排行榜,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乡村音乐正在全面回归,成为年轻人最爱听的音乐类型之一。
看看最近爆红的歌手是谁?
摩根.沃伦(Morgan Wallen)、扎克.布莱恩(Zach Bryan)、卢克.科姆斯(Luke Combs)等歌手的专辑销量爆炸式增长,甚至超越了一些流行音乐大牌。
这些歌手的歌词大多强调家庭、爱国、奋斗,完全不同于主流流行音乐里常见的“觉醒”议题。
就连波斯特.马龙(Post Malone)这样的嘻哈歌手,也开始向乡村音乐靠拢,可见这股风潮的影响力。
3、体育界的态度转变
你还记得NFL球员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单膝跪地抗议种族不公的风波吗?现在,这种场面几乎看不到了,反而是球员们更加自由地表达爱国主义立场。
NFL的明星球员尼克.博萨(Nick Bosa)在采访中自豪地戴上了MAGA帽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低调行事”。
NBA、NFL等体育联盟曾经对进步主义议题很热衷,但现在,它们开始采取更中立的立场,甚至有些球队公开支持传统价值观。
川普政府签署行政令,禁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比赛,NCAA(美国大学体育协会)立刻跟进调整政策,各大体育组织也开始重新划分男女运动项目。
这说明什么?体育界的风向变了,过去被迫迎合觉醒文化的运动员和组织,终于可以选择回归保守立场,而不会被“取消”。
4、社交媒体迎来“反觉醒”风潮
社交媒体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在TikTok、YouTube、X(前Twitter)上,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保守派声音正在崛起,“反觉醒”成为网路潮流。
几个明显的变化:
YouTube等平台上的“新一代MAGA网红”大受欢迎,他们的内容风格更直接、更幽默,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传统审美回归——比如电影明星悉尼.斯威尼(Sydney Sweeney)被保守派粉丝追捧,原因是她的美貌符合“90年代传统审美”,被认为是对“觉醒文化”的反抗。
社交平台的内容审查变松——Facebook、Instagram(Meta)宣布不再对某些类型的言论进行事实核查,也不再限制保守派账号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公开质疑觉醒文化,甚至以嘲讽的方式表达不满,这种风潮在短视频平台上尤其明显。
5、文化的右转,意味着什么?
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政策+资本+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美国的文化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重塑。过去,觉醒文化掌控了娱乐产业,影响了年轻一代。但现在,传统价值观正在反攻,占据市场、流行文化和社交媒体。
但问题是,这种变化是短暂的,还是会成为长期趋势?这取决于年轻人的态度,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受保守主义?
五、年轻人的保守转向——MAGA文化如何影响新一代?
如果你还以为年轻人都是被自由派“洗脑”的觉醒主义者,那可能要重新思考了。
这届年轻人,正在悄悄向右转。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数据支撑的。盖洛普(Gallup)调查显示,自认“社会保守派”的美国人比例达到了过去十年的最高点,其中年轻人的变化最为明显。而在社交媒体、大学校园、甚至像旧金山这样的自由派大本营,MAGA文化也在悄然复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年轻人为什么开始反感“觉醒文化”?让我们拆解一下。
1、取消文化让年轻人开始反思
大学曾经是“自由言论”的象征,但过去几年,言论自由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说错一句话,可能就会被贴上“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仇恨言论”的标签,甚至直接被社交封杀。
很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这种“觉醒文化”已经走得太远,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看看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什么: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卡森.卡彭特(Carson Carpenter)说:“我每天在校园里走,都能看到有人戴MAGA帽子,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耶鲁大学的马努.安帕拉甘(Manu Anpalagan)重新启动了已经沉寂多年的校园共和党俱乐部,结果第一场活动就吸引了40名新生参加。要知道,耶鲁一直是自由派大本营,这种情况在过去几乎不可能发生。
这些年轻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派,但他们对“觉醒文化”感到厌倦,开始寻找另一种声音。而MAGA,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2、反叛心理:政治正确成了“老一代”的象征
仔细想想,自由派的“觉醒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主流”——而年轻人天生反叛,他们不会乖乖接受上一代人灌输的价值观。
对90年代、00后出生的这一代来说,他们成长在“觉醒文化”盛行的时代,从小到大,LGBTQ+、种族正义、性别平等等议题无处不在。
他们受够了“道德绑架”,无论是在课堂上、社交媒体上,还是职场环境中,总有人在告诉他们该怎么说话、该支持什么样的社会议题。
结果就是,反对觉醒文化,反而成了一种潮流。
这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社交平台上的“新一代MAGA网红”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他们用幽默、讽刺的方式挑战政治正确,甚至让“反觉醒”变成了一种“酷”的象征。
“好市多男孩”(Costco Boys)、Theo Von等TikTok网红开始用传统男性价值观作为卖点,年轻人不再害怕表达他们对家庭、信仰和传统价值的认同。
本.夏皮罗(Ben Shapiro)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演讲片段爆火,关于“夏皮罗击溃自由主义论点”的片段成了点击量超高的热门视频。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自由派文化不再是“革命”,而变成了“旧秩序”。而MAGA——反觉醒文化、强调个人自由、挑战主流观点——才是真正的“新潮流”。
3、文化潮流的转向:MAGA文化成了新时尚
你能想像吗?MAGA帽子居然变成了一种时尚单品。
在旧金山,一群共和党支持者在Pacific Heights社区公开戴着MAGA帽子示威,而且没有遭到任何抗议。这种场面在旧金山几乎前所未见。
在德州、佛州、亚利桑那州,戴着MAGA帽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了一种态度宣言。
更重要的是,流行文化也开始迎合这种趋势,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了。年轻人不仅仅是在反感觉醒文化,而是在寻找新的文化认同感。而MAGA文化,恰好提供了一种更符合他们需求的身份认同。
4、这只是开始,还是未来的新常态?
年轻人的态度变了,流行文化的风向也跟着变了。那么,这股MAGA文化的崛起,是短暂的趋势,还是美国未来的主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很可能会继续增长,甚至影响未来的政治版图。
保守派正在赢得年轻人的支持,这意味着共和党的基础选民结构可能会改变。
MAGA文化已经渗透进娱乐、社交媒体、职场,这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自由派也不会坐以待毙。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美国社会的文化之争会更加激烈,而年轻人将成为这场战斗的关键变数。
六、结语
从政策、企业、文化,到年轻人的态度,这股保守主义、传统价值观回潮,正在影响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问题是,这种变革是美国社会的必然趋势,还是只是拜登执政四年后的一次反弹?那么,MAGA真的能彻底改变美国文化吗?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订阅、转发,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欢迎订阅GJW频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video/1h7cmir87an6gVuDkE3irNj3417t1c
《唐青看时事》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