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0日讯】中国银行业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尤其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明显,储户收益随之大幅下降。当前,不少银行定存利率已跌破2%,利率高于2%的存款产品已成为“限量版”。普通储户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各大型国有银行带头下调了存款利率,并迅速扩散到中国全国各地的中小银行,形成了银行降息潮流,持续至今且愈演愈烈。
今年4月以来,各地银行密集降息的势头变得更猛,频频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其中,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是这一轮利率下降的“重灾区”。部分银行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调降后多数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已低于2%。显示中国银行业已迈向所谓“1时代”——存款利率以1开头。
平安银行北京某支行网点理财经理日前接受陆媒采访时证实,目前该行各个期限存款产品利率基本都低至2%以下。南京银行北京海淀区某支行理财经理也向媒体表示:该行原先1年期、2年期、3年期定存利率分别是1.9%、1.95%、2.25%,近日调整后,利率分别下降为1.85%、1.95%、2.2%,都是1万元起存。
兴宁珠江村镇银行的五年期定存利率,已从3.25%骤降至1.55%,降幅达170个基点;三年期利率从2.75%降至1.6%,降幅达115个基点。广西融水农商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从2.1%降至1.9%,降幅达20个基点。
武汉众邦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3年期从2.6%降至2.4%,5年期从2.9%降至2.5%。如果20万元人民币存5年,利息将减少4,000元。安徽新安银行则是在4个月内3次降息,目前3年期利率已从过去的3%+下降到2.6%。
建设银行更出现了存5年不如存3年的利率倒挂现象,其当前的3年期利率为1.9%,五年期为1.55%;招行、平安银行等也存在这种情况。
陆媒称,今年4月以来,中国国内已经有近30家银行密集下调定存利率,利率3%以上的产品几乎绝迹,定存利率已迈向1时代,“而且大概率还要继续降” !换言之,银行储户的钱包不断在缩水!
银行为什么持续下调存款利率?业内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银行净息差压力加大。近年来,银行业的“净息差” (即银行贷款获得的利息和支付给储户的利息差)普遍收窄。在银行利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调降存款利息是银行“降本”最直接且可立竿见影的手段。
其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在美中贸易战的冲击下,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就需要更多资金来“稳增长”。为此,在官方的政策导向下,银行采取配合行动,通过不断降息来促使老百姓把银行中的存款拿出来消费或投资,从而达到给股市、楼市等输血的目的。
对普通储户而言,随着银行存款利息不断下降,自己的储蓄收益也不断在减少。储户怎样来应对可以尽量降低自己的损失呢?
首先,储户应考虑如何“优化”自己的存款结构。一位银行客户经理日前接受陆媒采访时建议:储户可以考虑采用“梯度存钱法”,即将本金分拆成几份,选择1至5年的不同期限存款,然后逐年滚存以捕捉利率高点。
其次,可考虑按适当比例把短期存款与大额存单(利率高但20万起存)和通知存款(利率比活期高)进行搭配。还有一些银行或在季度初推出短期高息揽储活动,多留意可以“抢手速”。
其三,如果家中还在还房贷,或信用贷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储户还可以考虑提前还贷。
其四,适度增配权益类资产,寻找低风险替代品,如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或国债等。但储户应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量力而行”。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