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3日讯】提要: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新闻直击》今天是美东时间4月22日,星期二。
今日焦点:年轻人新行动,触动中共存亡;韩国怒控:中共是“海上流氓”!美国务院大重组,多项改革必须关注;金价突破3500美元,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卢比奥宣布国务院重组 精简官僚推进美国优先】
首先来关注,美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改革行动。
今天(4月22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宣布启动国务院全面重组,目标是砍掉冗员、简化官僚程序,全面落实“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
卢比奥在X平台发文说,这项改革是川普总统亲自指示推动的,要彻底扭转几十年来国务院越来越臃肿的现象。他表示:“我们要让优秀外交官有权真正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
根据美国国务院当天同步发布的新闻稿,卢比奥强调,美国正面临全球重大挑战,国务院必须重整架构,回到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功能定位。
他指出,过去15年来,国务院不断扩张,运营成本猛涨,效率却下降。纳税人花了更多钱,却没有换来更好的外交表现。
他还批评,国务院目前的结构越来越偏离本职,甚至受激进意识形态影响。他说:“我们必须让国务院重新伟大。”
这项重组计划将从下而上全面推进,涵盖国务院各司局及驻外使馆。重点包括整合职能、精简层级、撤销重复机构,终止那些和国家利益无关,也没有法律依据的项目。
卢比奥表示,这次改革是为了打造一个更精干、更务实、更有行动力的外交系统,来应对当前的大国竞争。他强调:“川普总统是一个真正执行‘美国优先’理念的三军统帅,我有信心,一个重塑后的国务院不会让美国人民失望。”
目前,具体重组措施将由国务院内部各单位逐步落实,后续细节还未全部公布。外界也正密切关注这项改革会如何改变国务院的运作效率与对外协调。
相关进展,我们会持续为您跟进。
【关税战火烧后院 中共被韩国控“海上流氓”】
《韩国经济日报》报导,北京近日致函韩国多家企业,要求不得向美国军工企业出口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涵盖的产业包括电池、变压器、显示器、电动车、航空与医疗设备。中共还警告,违反者将面临制裁。
这被认为是中共对川普政府新一轮关税的反制行动,目的是掐住西方在关键矿产上的脖子。
中共一边施压韩企就范,但中共多年来在黄海的系列动作引发的韩国朝野不满正在加剧。
《金融时报》今天报导,韩国抗议中共企业在黄海设置钢结构渔业设施,侵犯了韩国专属经济区。韩方质疑中共借“养殖”之名,搞“灰色地带战术”。
韩国朝野上月罕见召开联合公听会,谴责中共行为。执政党议员称这是“海上流氓手段”,意图削弱美韩军事合作。韩国国家安全研究院专家也指出,中共这一举动是在逐步蚕食周边海域,制造战略压力。
这类争议设施预计也会成为本月中韩磋商的重点议题。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姜度炯(Kang Do-hyung)表示,若中共仍不说明这个设施的真实用途,韩国正考虑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对此,中共外交部辩称,设施位于“暂定措施水域”,属“合理利用”。
但韩国立场强硬,强调黄海是本国合法海域,未来将“积极应对”。分析人士也警告,中方兴建渔业设施的行为,恐将成为更强硬海权主张的跳板。
事实上,从2018年中共企业在争议海域设立“深蓝1号”平台开始,韩国就多次提出抗议。尽管如此,2023年“深蓝2号”依旧继续动工。项目由中共国企与民企合资推动。
这系列紧张局势,正值美中贸易战升温、中共试图修补对日韩关系的敏感时刻。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金沛雅(Patricia Kim)指出,北京一边想拉拢邻国对抗美国,一边却在黄海强势出招,“反而把潜在盟友越推越远”。
【年轻人拒“傻傻交钱” 中共面临新危机指标】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中国养老金体系,正在显现的新问题。
《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养老金正面临信任危机,越来越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卖员、主播等灵活就业者,选择不交养老保险。
比如成都29岁的外卖员刘鑫(Liu Xin)说,每月要交1400块,相当于两个星期的伙食费。他直言,自己根本不信40年后还能领到钱。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保基金收入增长5.2%,但支出涨得更快,达7%,出现现金流赤字,是六年来首次。虽然中央靠财政补贴填坑,但赤字压力正快速上升。2025年,中国财政赤字预计会创下7900亿美元新高。
更棘手的是,大量年轻人主动退出社保系统。据调查,超过四成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不缴费,他们需要自己缴纳单位和个人的两份钱,总共占到收入的20%,让人觉得“不划算”。
深圳的设计师陈慧(Chen Hui)就收:“如果规则奖励不交钱的人,干嘛还傻傻去交?”这种想法也在社交媒体流传,但相关话题常被删掉。
为了减轻负担,北京启动了延迟退休。从今年1月起,法定退休年龄开始往后推,计划到2040年,男性退休延后到63岁,女性也同步延后。
农村的老人境况更悲观。甘肃的68岁老人张凤艳(Zhang Fengyan)每月只能领123元,只够买点盐和面条。城乡养老金差距巨大,也导致农村人口加速流出。
养老金问题还影响到金融市场。去年,全国社保基金因各地动用储备金,被迫减持了1200亿元资产,身份从“长期买家”变成“净卖家”,拖累了市场信心。
虽然中共试图推广“养老金积分制”和“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但推进缓慢,效果有限。
政策分析师张伟(Zhang Wei)指出,在房地产信心未恢复前,中国家庭更愿意把钱投在房子上,而不是政府的账户里。
《华尔街日报》也提醒,未来要判断中国经济信心,别只看钢铁产量或出口数字,更要盯紧养老金现金流。那才是政府能不能兑现承诺的关键指标。
【金价突破3500美元 美元跌至三年新低】
接着来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今天(4月22日),国际金价一度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黄金、日元、瑞士法郎等避险资产同步上涨,美元则跌到三年来最低点。
彭博社报导,金价盘中最多涨2.2%,触及3,500美元,随后略有回落。截至伦敦时间上午10点37分,现货黄金报3,454.88美元,日内仍涨近1%。
从年初算起,金价已经涨了超过三分之一。分析指出,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不确定性、美联储政策动向等因素,让投资者把资金撤出股市和美元,转投黄金。
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续吸金,各国央行也在加码购金。高盛预测,金价可能在明年中期冲到4,000美元。杰富瑞公司称黄金是目前“唯一真正的避险资产”。
金价暴涨也带动矿业股大涨。中国紫金矿业在港股涨超6%,今年涨幅已达25%。
美元走软,也带动其它货币走强。英镑兑美元升至七个月新高,来到1.3423美元。自4月2日美国宣布新一轮关税以来,英镑已经连续上涨10个交易日。
股市方面,避险情绪也在发酵。美股昨天(21日)大跌,道琼斯指数重挫近1,000点,跌幅2.5%,创下1932年以来最差4月表现之一。亚洲、欧洲股市也跟跌。
同时,市场也在关注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川普总统近日再度呼吁美联储降息,引发市场对政策独立性的讨论。
尽管美元指数稍有回稳,但投资人对避险资产的偏好仍在持续。
SPI资产管理合伙人史蒂芬.伊内斯(Stephen Innes)指出,当前市场不是因为单一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投资信心承压。
目前美股期货显示,在昨天暴跌后,今天开盘可能小幅反弹。
未来金价走势将继续反映市场对全球风险的敏感度。我们也会持续为您关注最新变化。
【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美中降幅最大】
继续来关注,国际组织对全球经济的新一轮评估。
今天(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下调今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并点名美中贸易战将带来持续冲击。
IMF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2.8%,远低于1月的3.3%。这是新冠(Covid-19 中共病毒)疫情以来最慢的一次增长,也将成为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二差表现。
报告指出,美国近期的关税调整,使关税水平升至近百年来新高,对全球供应链与成本结构带来影响,也促使企业加快适应与调整。
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和中国的下调幅度最大。美国今年的增长预期降到1.8%,2026年降到1.7%;中国今年和明年都被下调到4%。
IMF指出,高关税不仅冲击发达国家,也打击新兴市场的出口和投资信心。
这份报告基于4月4日以前的数据,仅考虑川普最初宣布的34%对等关税、20%的芬太尼税和中共的初步反制。当时,美国整体关税还没拉到145%,中共也未全面实施最高125%的报复税。
IMF警告,如果这些关税措施长期实施,美中两国的经济损失会在2026年以后继续扩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沙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全球正进入“重置时代”,原有的贸易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通胀方面,IMF把发达国家2025年的通胀预期上调至2.5%,美国则调高到3%。原因包括服务业价格不稳,以及核心商品价格走高。
不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预测被下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整体压力。
IMF也提醒,目前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如果未来美中能缓和紧张、修复非关税壁垒与贸易扭曲,全球增长前景还有望回暖。
更多后续变化,我们会持续为您关注。
好的,感谢您收看本期的《新闻直击》,我们下期再会。
《新唐人快报》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