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互动第四百一十五期】博客(Blog)将如何影响你的生活(二)

【新唐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这一期“热点互动”节目,我是林云。在上一集节目里我们探讨了博客的出现和发展,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博客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我们今天的特约评论员是周百川先生。

林云:百川您好!

周百川:林云您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林云:百川,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它天时、地利、人合的条件,“博客”的出现是有什么特点呢?

周百川:博客的出现,在前一次节目里面我们谈到它是第四种网路交流的方式,传统的电子邮件也好,BBS论坛也好,还有像ICQ即时通讯等等,它都有它各自的局限性。比如说,在电子邮件、论坛,只能发给一个人或几个人,是非常有限的点对点的一种联系。另外它有管理员的限制,论坛里你不能随便发表什么,而且你要注册,有很多烦琐的手续。而且你每换个地方,你要想学点什么;再加上网路速度的限制,谁也不希望每天看到很多很复杂的动画,或者一些东西。

所以说文字是人们表达自己心灵感受最直接的手段,而博客正好在技术层面上,它让很多不懂技术,不懂电脑的人都能够非常容易的只学一下打字,就可以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就是让你有一个可以在网上交流的途径。

林云:就是说工具非常方便。

周百川:另外,它就是把原来点对点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不再是你对一个人、或几个人、或特定的一小群体,不管是公司也好,或者是你的朋友圈也好,无形中就扩大了,只要是语言相通的话,可以说扩大到全世界。你比如说,在中文的博客网里面,不管你是身在哪里,只要你有电脑连上互联网,几乎都是可以相通的,但前提是网路不能封锁。所以,博客就是把前三种方式的局限性都突破了,它把你带到一个网状的,等于是面对面,而且是一大片对一大片,你一个人对很多人,很多人也对你,每个人都如此,这本身的诱惑力是不可阻挡的。我想这是它的一种天时,就是技术发展到这一步了。

另外,博客还有一个重大的推动,就是它的发源地─ Pira皮阿实验室,他们推出博客以后,短短几年间吸引了很多人,就是从1999年到2002年。在2002年我们知道有一个很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它也发展的非常快。Google也看好博客,所以他们就把皮阿实验室的产品收购下来,皮阿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Google的分支实验室了。这样的情况下,有强大的Google,而且使用Google的人非常的多,它自然就传开了。人们使用了以后,好像就着了魔,这种方式,又可以看到别人真实的图版,又可以发表自己的图版和别人分享,我想这就是它的天时、地利、人合吧!

林云:您说这个 ”博客文化” 或者 ”博客现象”,它的意义何在?

周百川:我想它的意义,有人很学术性的归纳过。不过,我就拿一个例子来举例,比如人们统计在美国大选,四年一次的选举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比如说1924年是广播电台首次广播报导美国总统大选,到1952年电视机出现,电视媒体首次报导美国大选,而到了2004年是博客首次报导了,等于说在传媒方面是一种跨越性的改变。

所以它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对人们、对这种大众讯息传播,本身就有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变成每个人都可以去发布消息,每个人都可以去关注一个事情。你不需要去等待一个电视台、电台或是报纸的新闻机构来告诉你发生什么?你可以自己看,如果你自己看不到,不在现场,你可以去看在现场的一些人,你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角度,把他一个看到的视角发给你,你再看别人,这样你多看几个你就发现,其实也就构成了整个事件都展现在你的眼前。

林云:就比较完整了。

周百川:而且它更新的非常快,你在一个大的电视传媒,还要去拍摄制作,还要去发表,还要有一定的审核程序。在博客基本上是自己对自己负责,非常独立的,让我想到了,好像西部牛仔一样,他要自己负责,马上更新。他看到什么,他觉得有必要和成千上万的博客朋友分享,他马上就会把它输到网上,都可以连上互联网,所以我想它那讯息更新非常快,这也就成为一种最好的心理。

林云:它对我们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周百川:在生活方面,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有的人说,首先在物质方面,它是一种在技术上给人突破,人民不再需要高深莫测的,要学很多东西才能用互联网。所以它就是我们说过四个零,等于是一种零距离、不需要技术、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你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

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去看别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别人看你的内心世界。很多人觉得,现在的都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孤独,工作压力、生存压力很大,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博客这一种开扩的空间,让你看到可能还有人比自己更狐独,我看看他是怎么生活的,对人的心灵是一种调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它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人,那也是这个原因。它对人的精神有一种归宿感,特别是兴趣相投的,马上它就会把很多人聚在一起。

那么在物质层面上,它也带来了一些客观的影响。比如说,Google 在2002年为什么收购这种技术平台呢?也就是看好了博客的本身在文化方面一种载体的作用。它能把很多人聚在一起,这样的话,对网路来说,你有很高的点击率,你能吸引很多人,本身就是一种商机。你能带来很多的广告收入,或者你可以用这个平台再去吸引人使用别的服务,所以Google看准了它;我想今天它也没有看错。

有一位叫温赛的美国网路评论家,去年在美国他发表了这样的预言,他说在五年之内,每一位参选的政治家都必须学会去使用博客,参与到里面,否则的话他就会被选民淘汰,这是一个很大胆的预言,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我想,确实很多政治家已经从里面尝到甜头了,很多人说当能全面了解一个人以后,对你投下信任的一票,这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另外再从文化角度来说,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只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可言,但是文化就是描述人的生活状态,所以它又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比如现在有很多原创小说,都是通过在网路流行以后,比如说我们前次提到电影《布里姬琼斯的日记》。类似这样很有个性化,很有特色的一些东西,它在博客空间中,很快就流行起来,而且是可以边创作,边吸取别人的经验再创作。

以前一个作家也好,诗人也好,他写一个东西是自己从头写到尾,冥思苦想,现在你可以改变这种方式。很多人他会参与进来,说你这不错,你的结局是怎样,甚至对很多创作诠释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机会。这种东西然会在文化的一些产品上,比如小说也好、电影剧本也好、诗歌也好,它会带来许多突破。从这几个层面我们去看,它确实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发展是越来越快。

林云:那么,博客在世界上发展方兴未艾的时候,在中国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周百川:在中国来说,2002年我们要谈到一个中国网路实验史的创办人,那个人的名字叫方兴东。这个人是学工科出生的,还没毕业就下海到网路这块天地里打造自己的空间。他又看准了网路评论,他就成立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后来又成立了“博客中国”(Blog China)。最后都变成中国主要的博客网站,吸引了很多人。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新闻性”。它把很多消息来源稍微整理一下,把很多博客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博客,叫“讬管商”,提供一个博客的平台,让所有博客的个人都来参与,所以后来影响了很多其他的人。到目前为止,据其中一个博客网站做统计,不管是从事哪方面的创作和更新,中国已经超过有六十万人号称自己是“博客”。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比较大的新闻事件,博客参与也是非常积极的。比如“木子美现象”,受到网路对色情文化的批评,这在去年掀起了很大的风波。之前,比如说2003年“孙志刚被打死”的事件,还有像我们每个人谈虎色变的“SARS 非典”,这期间博客也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把很多政府封锁的消息,把它即时的说出来了,然后很多人,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传开来了。我想,对中国这样一种新闻完全被垄断的情况下,它是一个大的突破。在中国目前来说,博客发展成一个最有潜力、最有暴发力的地方,当然也是个被压抑得最死的地方。

林云:那么如果说,从政府封锁方面来讲,他会怎样去面对博客这种现象呢?

周百川:在中国这事情就变得比较复杂。在海外,博客本身它就是一种人性独立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为别人分享、也去分享别人的内心世界,这样一种自然的,达到一种水到渠成的状态。但在中国,我想大家心里都有太多东西想要表达,如果你还记得张艺谋这个著名的导演,他在不同场合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他现在拍的这些电影,不管票房多高,都不是真正他想拍的。他真正想拍的是像文革这样的题材,比如他拍过的像《活着》这样影片。我们从这可以去看,不管张艺谋也好,千千万万个像张艺谋普通的中国人也好,他们内心是有很多东西想去抒发的。就说几个大的话题“文革”、“六四”、“民间维权”、“法轮功”现象...,很多这些社会大的现象,包括SARS,还有许多细节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林云:很多老百姓都是有话要说的。

周百川:对,所以一旦博客能突碰这牢笼...。但反过来又说,中国政府能轻易地允许它放开吗?这也是让人非常质疑的。所以我想,博客本身它很有一种原动力,让人们去找寻这样的空间去抒发自已内心世界,但是同时它面对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封锁。我想这种较量,一直会持续下去,直到网路真正可以完全像海外一样,可以自由交流的那一天,我们也希望看到这一天。 

林云:我们希望这天早点到来,感谢百川给我们的介绍。观众朋友看到我们这两期的节目后,希望您对博客有新的了解。那么,您博客了吗?感谢您的收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希望您对我们的节目提出宝贵意见,并参与我们的热线节目。

联系电话:1-(212)736-8535

联系邮件:[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