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古乐复兴-御座乐(下)

【新唐人2006年2月8日】【艺海漫游】(117)古乐复兴-御座乐(下):十年复兴古乐,“御座乐”的甜与苦。

根据《琉球国由来记》的记载,“御座乐”是因为坐着演奏,所以叫“座乐”。在琉球王府的重要行事、或是册封使的宴会上等重大活动中经常被演奏。因为当时没有流传到民间,随着废藩置县后,就在琉球消失了。

比嘉悦子:因为复兴“御座乐”,与台湾、中国大陆的学者促进国际交流,在美国研究中国音乐的学者,也给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原本认为这需要花三十年的时间,确能在这十年间完成,感觉到非常的惊讶,也很感谢给予我们各种协助的专家学者。

“御座乐”演奏研究会,召集了一些民族音乐家、学者、作曲家,在各自的领域上有一片天地的人来学这个“御座乐”,一共有十几个人。

在琉球王国时代,只有贵族少年才能学习与承传“御座乐”,本来复兴的初期也想要以古时候的方式呈现“御座乐”,但是少年喜欢学习弹奏古典音乐的人实在不多,在人才不容易寻觅的情况下,只好改由音乐家们组成演出团队。

廖真珮:“御座乐”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乐、一是唱曲,唱曲的部分有中国语言的歌词,在琉球以前的宫廷时代,他们是把中国字的旁边加上日本的注音,使他们可以很清楚的唱出中国文字,北京话的发音。

陈焜晋老师刚开始只负责乐器的制造方面,后来陆续从中国大陆找到“御座乐”的曲谱之后,就接下去指导他们排练,那一阵子常常在台湾和琉球之间飞行。

“御座乐”是在明朝时传到琉球的音乐,经由多方查证后,认为乐团中使用的乐器包括“铜锣”、“鼓”、“唢呐”、“琵琶”、“四线”、“月琴”等等,比较接近台湾“北管”使用的乐器。

比嘉悦子:1996年乐器复兴完成,在中国福建省师范大学王耀华教授等人,做了种种曲目的研究、乐器是由陈焜晋老师指导、廖真珮小姐三年间到琉球指导我们乐器演奏技法。

虽然曾经是琉球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但琉球人对它完全是陌生的,由于技法和他们的传统乐器完全不同,对那些音乐家的成员们来说,学习中国曲风的“御座乐”也是极富挑战性的。

“御座乐复原演奏会”十年来,不断在各地演出,2005年在台湾的演出可以说是历年来最隆重、最完整的一场,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复兴“御座乐”,连布料的纹饰、样式完全依照古画中所描绘的把它完成了;陈焜晋说不要看那只是一件衣服,每一件都比一把乐器还要贵呢。

在少数可以参考的珍贵文献资料中,他们发现了一卷遗留下来的“御座乐”画卷,“御座乐复原演奏会”依据图册,从零开始,把消失的文化一件一件的还原、拼凑出来。

比嘉悦子:琉球音乐的音阶就像大家知道,Do、Mi、Fa、Sol、Si、Do,因为“御座乐”是属于中国风音乐,音阶完全都不一样,像琉球有一种古典音乐,(由三线做为主要伴奏乐器)三味线是非常盛行的,琉球的三线是改良自中国的三弦,音阶并不一样,像这样的情形下我们也在思考,“御座乐”是属于那一种音阶,我们现在演奏复兴后“御座乐”音乐,完全是中国风的感觉,我们都感到非常的惊喜。

在没有任何经费下,团员们都是自己负担旅行费用,除了在家乡冲绳本地表演之外,还曾经到过日本本岛、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台湾等各地演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