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中央社记者胡薏文台北一日电)受到弱势美元影响,新台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今年以来出现“双升”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创下汇改以来新高,新台币兑美元也升破31元, 2月29日达 30.95元,汇市剧烈波动,对以外销为主,并以中国大陆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中小型电子厂商眼中,首季获利将面临“二头烧”的窘境。 中小型电子厂商的营运模式,由于毛利率低,为降低成本,多以中国为生产基地,而所销售的对象,多为国际客户与台湾代工厂商,支付的人工、水电等成本,多以人民币为主,而所收取的货款,则是美元,最后获利数字的换算则是新台币。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升,使得外销电子厂面临成本增加、获利缩水“二头烧”。
今年起,中国实施劳动合同新制,台商所支付的中国劳工工资增加,对中小型电子厂商而言,平均影响毛利率约达2%到3%左右,加上人民币走升、原物料价格飙涨,成本压力更加沉重。 中小型电子厂商万万没想到,除了中国劳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之外,新台币汇率在短短 2个月中,升了将近 1.5元。中小型电子厂商原本多预估,今年的新台币汇率约在32元到31.5元之间,没想到光是 2月 1个月,新台币就劲扬约 1.2元,眼见新台币如脱缰野马,中小型电子厂近日都忙着把手上收到的美元货款赶快换成新台币。
由于中小型电子厂商大多习惯以每月月底或每一季季末的汇率,作为计算基准,不少电子厂商财务长,昨天 (2月29日)都紧盯着如云霄飞车般新台币汇率走势,一位财务长苦笑着说,感谢央行尾盘出手,光是昨天一天盘中的汇率,高低幅度就差了近 3角,这将近1%的波动,“救回了约2%到3%的获利”。 外销中小型电子厂商也由于营运规模较小,以往对于汇率波动,大多采取“自然避险法”。所谓“自然避险法”,就是以每个月月底或季末的汇率为基准,计算当月的损益,当新台币升值时,就出现汇兑损失,但如果次月新台币回贬,则可认列汇兑收益冲销。以往由于新台币汇率波动不大,多处于盘整状态,因此汇率波动影响毛利的变数,大部分都被中小型电子厂商忽略。
但今年以来,央行以双率双升的策略,减缓通货膨胀冲击,新台币短短二个月劲扬约4.5%,升值幅度不是数角,而达到约 1.5元,一般普遍的估算,新台币每升值1%,就将吃掉中小型电子厂商2%到3%的获利,以此估算,4.5%的新台币升值幅度,将使得约 1成的获利被汇损侵蚀,大多数中小型电子厂都大呼吃不消。 面对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升”走势,中小型电子厂自嘲除了“缩衣节食”继续努力降低成本,也有厂商开始计划,改向客户收取欧元或人民币,但大多数厂商都期盼, 3月新台币能够回贬一些,尤其是 3月底季末结账时,希望央行能够体谅获利微薄的中小型电子厂,别让汇损吃掉整季的努力成果。9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