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法助长通膨 学者吁市场机制补助弱势

【新唐人】-输入性通膨专题报导系列之四(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二日电)美国总统布希去年签署新能源法案,法案明定扩充生质能以降低对进口原油依赖。学者陈明真分析,由于美政府补贴玉米乙醇生产,带动全球谷物价格飙涨,再加上油价涨、国际原物料也飙扬,间接引发全球性通膨危机。他认为,通膨难解,唯回归市场机制,以价制量,政府并应补助弱势。 前民主进步党立委陈明真任内大力推动“能源税条例草案”立法,不过,最后并未过关。对能源议题相当关切的他分析,美国去年通过的新能源法,是造成近来全球大宗谷物涨势凌厉的原凶。

美国去年新通过能源法案,要求2015年生质能源应达到每年150亿加仑。美国是使用玉米来生产乙醇,政府并以预算补贴生产。 不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玉米乙醇现今仍是“负能源”,一单位玉米乙醇所产生的能源,要花超过一单位的能源来制造。

此外,砍伐大批林地改种玉米,或把耕种其他农产品的农田、草地改种玉米,也可能破坏环境,并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陈明真引用“科学”(SCIENCE)杂志专文指出,生产玉米乙醇,增加农地污染,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农民抢种玉米,可能排挤其他谷物生产,间接助长全球粮食价格攀升,造成粮食问题,伤害各国穷人。

近来华盛顿邮报就报导“粮食价爆涨,美国今年对穷国紧急粮食援助将减少”。 有鉴于生质能源未必真的是“绿色能源”,现今有可能消耗更多能源来产制,因此,联合国官员齐格勒(Jean Ziegler)呼吁全球应先暂停生质燃油的生产,等五年后科技有新进展再评估。

陈明真认为,面对原油可能枯竭的危机及油价飙涨的困境,发展再生能源是对的,但不应以农产品来提炼,因为以现今科技水准,反而可能产生更多二氧化碳,而且造成的高粮价结果,会使各国穷人处境雪上加霜。 不过,这波由高粮价、高油价、高价国际原物料所带动的通膨隐忧早已在各国渐渐蔓延,台湾也深受这波输入性通膨之苦。

因此,农历过年后,行政院重启稳定物价工作小组会议,每周均邀请财经部会首长研议因应之道。政府政策包括油价续冻涨、降低大宗进口物资关税及营业税、暂禁钢筋出口、维持新台币升值力道等。 在央行数度放手下,新台币近来放量劲扬,新台币兑美元汇率2月27日收盘30.929元,创近三年新高价,2月29日盘中也一度升破重要关卡30.7元,才短短两周,新台币兑美元升值逾1元,升幅惊人。

台湾央行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央行一样,允许货币升值,以抑制通膨。但内需不振,台湾仍靠畅旺出口维系经济动能,新台币升值,虽可稍缓进口物价压力,却减损出口商竞争力。 一旦经济成长减缓,物价却仍高涨,反可能陷入“停滞性通膨”危机。这是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全球各国央行都面临极大考验。

面对这波由多重因素所形成的通膨,物价涨势何时可暂歇?经济学者都没有答案,只能呼吁回归市场机制,以价制量,因为补贴政策是全民买单,并不符公平正义。政府官员也坦承,政策工具有限。 清华大学核子工程系学士、爱荷华州立大学核子工程博士的陈明真建议,面对高油价时代,应尽速立法通过开征“能源税”,以价制量,让民众主动节约能源;不应以农产品发展生质能,应以无用稻杆、木屑发展再生能源;重新思考发展核能的可能性。

他也主张,“物价涨,就让它涨,政府不要干预”,民众自有因应之道,政府唯一要做的是“补助弱势”,因为弱势团体是这波通膨最大的受害者,这波通膨使粮食都变贵了,政府有责任维护穷人生存权。970302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