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文薰:带领台湾走过金融风暴并不难

台湾新政府上台才5个月,就有60万人上街反对政府的亲中政策。这股力量是如何凝聚起来?无非对于前景的普遍不安感。其实台湾只有2300万人,以这种人口数的经济规模,要在这场国际金融风暴中逆势繁荣并非难事,重点在于是否找到征结问题,是否用对方法。

找出18年来台湾产业外移的原因

促进经济无非是提供充足的投资对象(新增工厂与公司)、让有工作意愿的人充分就业(增加工作机会)、让市场消费活络。但是从1990年开始,台湾本地产业外移、外商也同样外移。这18年来台湾至少减少了10万家厂商,失业人口则攀升到47万人。

理由是什么?因为这些厂商在台湾雇不到基础劳工,于是转往中国大陆追逐廉价劳工以维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有些不需要大量基础劳工的产业也随之外移,理由是上下游厂商都外移,为了拿到订单也只好随之外移。因此,解决台湾产业外移的方法很明确──只有解决基础劳工的供给问题,台商与外商才能回流台湾。

台湾产业外移vs. 产业回流的影响

据估计,把常驻中国的台商台干与求学及眷属加总起来,约有百万人口之数。减少了这百万人的消费,台湾就减少了惊人的市场活力。对只有2300万人口数的台湾,产业外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直接的──从计程车、店铺甚至菜市场的生意,就可以看出端倪。

但是反过来看,如果产业开始回流台湾,对于只有2300万人口数的台湾,影响也会是巨大的──百业会在一夕之间回春,失业人口能够充份就业。因为台湾有现成的基础建设、闲置的工业区厂房、有充份经验的白领阶层,更重要的是,台湾民间很有钱,只是苦于损失了10万家投资对象!

台湾不是没有钱

从台湾民众在这波金融风暴中因为投资基金与股票而普遍惨赔的情况就可知道,数十年来台湾消减国营事业之后藏富于民的状况。再从台湾目前的外汇存底排名全球第五名(目前约为2811亿美元)对比台湾的人口数可知,台湾的人均外汇存底其实是全球第一!所以,台湾不是没有钱!

停止向中国倾斜,速改外劳政策

18年来只要一提起解除东南亚外劳的限制,台湾政府不分蓝绿就会用“产业升级”来答复,并坚持着僵化的政策。其实“产业升级”这四个字已经清楚解答了一件事── 台湾政府非常清楚,只要不松绑东南亚外劳,台湾产业就会继续流失。只是台湾政府期待在这种流失的过程中,好的产业会留下,不好的产业会外移。

但是结果是什么?当产业开始外移之后,结构性的整体上下游同时外移,并没有执政者所期待的“产业升级”效果;相反的,随着产业集体外移,台湾失业人口年年攀升。一个貌似保障本国劳工机会,实则害惨台湾劳工的错误外劳政策,何不改之?

马总统,请看清台湾的经济问题并不复杂,只要速改外劳政策,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但产业开始回流台湾,就业机会也随之回流、经济活水也跟着注入。台湾的民众与企业也就不必为了经济萧条而忧心恐慌。更重要的是──台湾无须向中国倾斜,新政府也可以卸下“无能”之讥,免去下台之辱!时机不待人,请停止向中国倾斜,速改外劳政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