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质 PK 收视率!

【新唐人2009年12月18日讯】有鉴于台湾电视新闻品质十分不佳,一般认为目前行之有年的收视率调查是主要祸因之一,NCC 因此委托了一个研究案,探讨推动收视质调查的可行性,近日也举行座谈会发表报告,各界都表示相当支持。笔者也是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常会被问到以下几个问题,藉《新唐人》一角,与读者一起探讨。

首先,什么是收视质呢?有不少电视界的朋友也在问,这是一种主观的判断吗?准确吗?

其实,收视质的调查与收视率一样,主要都是一种量化的问卷调查,只是收视率问的是“开概率”,亦即观众是否开机。至于开机之后,真的收看了吗?喜不喜欢看?认为节目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而收视质的调查正是邀请观众填答他/她们的欣赏度、信任度、评价或推荐程度等问题。因此,同样是一种客观、大量的收集阅听人资料的调查。

收视质的调查会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是大家接着会问的问题。由于现行的收视率(也就是开概率)是唯一的收视市场数据,因此,已经变成为台湾的电视公司和广告业者之间的货币了,多少收视率就换算多少广告费。结果造成媒体工作者的唯一工作目标和成就,就是追求画面耸动惊人(煽色腥),就可吸引观众不转台,就赚得收视率(广告费
)了。结果,新闻学讲究的真实、平衡、客观、深度、公共利益等等,都不敌收视率的所向披靡,凌驾专业之上。即使观众看完之后,骂声不绝,也毫无作用!

收视质的调查则可以提供观众的评价资料,事实上,据哥伦比亚大学杰出新闻研究计划多年来的研究显示,好的节目品质,观众的忠诚度高,连带也提高下一个节目和广告的收视率和好感度。同时,收视质调查可以发现,什么样的观众特质会欣赏那一种节目品质,显然有助于提高广告商区隔其目标客户的精准度。

如果收视质调查也能够有助于广告商,就可以产生另一种生产逻辑的标准,电视节目竞争的目标就不仅只有吸睛的效果,而是要考虑观众的大脑判断了。如果电视台希望提高收视质,不但会给予优秀媒体工作者表现的机会,也会为社会带来好的节目,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的竞争循环。

国外也有收视质的调查吗?是的,其实大部分的先进国家的媒体市场,如美国、英国、澳洲、日本等等,都不仅只有单一的收视率调查,包括民间调查公司或是主要的媒体(公共媒体)都一定会进行收视质调查,了解它们的观众的想法和评价。事实上,台湾的公共电视、客家电视、原住民族电视台也都在进行收视质的调查。

台湾要如何起步呢?事实上,美国都已经实施四十余年了,我们现在才开始,通常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才能在既有的市场规律中开出一条小路,然后结合广告业者、民间监督团体、媒体代表等一起,建立常态性的独立专责机构,树立中立客观严谨专业的形象,才有可能获得信任,提供可长可久的调查数据,改变现有的单一收视率的盲目竞争生态。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