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调查称政府网站半数以上不及格

【新唐人2010年2月22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以政府网站资讯公开为视角》(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于去年11月9日至 12月15日对中国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的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集中调查,对中国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公开政府资讯的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和分析,按照设计的测评指标,43个城市中半数以上不及格。”

  
公众获取政府资讯陷入“迷宫”
  
据大陆媒体报道,该报告执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调研发现,一些政府门户网站履行政府资讯公开条例规定的情况不好,不少政府网站存在资讯不集中、 网站资讯获取不方便,个别政府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等问题,按照我们设计的测评指标,43个城市中半数以上不及格。”
  
调研组的测评指标由6部分组成,分别是政府门户网站运行状况、政府资讯公开目录完善状况、政府资讯公开指南的有效性、依申请公开平台的有效性、政府资讯公开年度报告的有效性、房屋拆迁资讯的公开性。

报告指出,不少政府网站资讯不集中,有的政府网站同时提供了“政府资讯公开”、“政务公开”的平台,但内容既有交叉,又各不相同;有些网站在栏 目设置、资讯编排上缺乏科学性,查询者为了获取一些资讯身陷“迷宫”。

个别政府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部分政府网站配置了各类资讯的栏目,但是,有关链接或者无法打开,或者链接到与标题无关的内容,有的网站提供的 资讯存在错误,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位址有误。
调研组在用各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电话进行验证时发现,有的电话号码为空号,有的电话长期占线或一直无人接 听,有的虽然有人接听,但接听人员提出本部门不负责有关事务,或者不熟悉相应业务。
  
政府资讯公开说明书不够精细
   
政府资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机关在指南中提供政府资讯公开工作机构的有关资讯,以方便公众进行咨询、提出申请。调研组对政府网站提供的政府资讯公 开工作机构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位址进行了验证,结果不理想。一些网站提供的号码或者邮箱位址有误,电话无法打通,邮件无法成功发送或者被系统退回。
  
指南描述的内容还有不够细致的地方。比如,对工作时间的表述仅仅使用“工作日”无法令公众获知准确的办公时间;对机构位址的表述也未列明公共交通工具换乘方式或者方位示意图,以方便不熟悉路途的公众。
  
政府不应过分审查申请资讯公开人身份
  
  
一些地方对政府资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存在错误认识,各地方普遍对申请人资格认识错误,过分关注申请人的身份,要求申请人告知申请公开信息的目的与用途,要求提供足够详尽的个人资讯。这是对政府资讯公开条例的错误理解,超出法定授权和法定目的收集个人资讯,超出了政府资讯公开条例关于申请人应提交材料的范围。
  
报告指出,政府资讯公开制度要促使政府依法向社会公众提供资讯以提升其透明度。因此,即便申请人提供的资讯未必都属实,只要所申请公开的资讯不属于不能公开的,政府机关就有义务公开信息,没有权力去审查申请人身份。
  
拆迁资讯公开不理想
  
调研发现,43个地方城市中有相当部分的政府资讯公开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度的公开信息申请中涉及拆迁的较多,这表明公众对拆迁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极高。
  
很多地方政府都较重视在其门户网站乃至拆迁主管部门的网站上公开有关拆迁的资讯,有的地方还专门建有城市拆迁方面的网站,集中公开有关资讯。
  
但是,拆迁资讯的公开程度不理想,一些地方政府网站没有提供拆迁资讯,通过其网站提供的检索功能也难以获取有关资讯;一些地方政府网站虽然提供 了拆迁资讯,但主要集中于拆迁的法规政策及拆迁公告,对于拆迁公司、拆迁补偿评估公司、安置房等与拆迁有关资讯的公开力度不够。而且有的地方拆迁资讯只公开在市级政府网站上,有的则只公开在拆迁主管部门的网站上,为了获取全面的拆迁资讯,公众必须在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和拆迁主管部门网站反复进行检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