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

【新唐人2010年6月3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采访报导)最新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显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11亿,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占60%以上。

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26号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说,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7.3岁,其中 78.7%为农业户口,20至44岁者占被调查人口的2/3,流动人口家庭平均规模为2.3人;人口月平均收入1942元。他们主要在制造、批发零售和服务领域就业,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这些流动人口因技能原因在城市产业升级中,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同时,中国流动人口收入较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也很 低。有39%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有超过一半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业流动人口中,仅有11.6%参加了养老保险。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郑竹园认为,中国流动人口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城乡差距:

“中国城乡的差距是太大了,因为乡下的人除了种田之外没有别的收入,然后到都市来做民工的时候工资也很低。所以这个差距就越来越大。这个大概在所有落后地区、新兴国家大概都是有,印度也是差距很大,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以后一定要在做税制度上有个严格的规定。有钱人要纳税,有地产的人要有房地产税;第二个就是对失业的、对老人,对贫苦的人政府都…就像美国政府都有很多优惠的政策,而这些东西是要慢慢来的。”

报告说,中国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和利益诉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与上一代流动人口相比,这些80后一代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比例增加,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更加强烈。流动人口区域分布呈现新特点,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转向以新兴都市圈、中西部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多元集中。但是,这些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维护能力差,对劳动保障政策知晓程度低,约有三成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报告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停留呈现长期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在流入地停留时间为5.3年。有一半的人停留时间超过4年,近19%的人停留时间超过10年。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实际上,美国的人口流动比例远远高于中国:

“中国人口流动的比例其实要小得多,但是由于我们的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起到了限制作用。其实中国从2003年孙志刚事件之后中国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就标志了中国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是这种自由迁徙显然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你可以自由迁徙,但不能够获得同等待遇。”
 
中国的流动人口报告还指出,流动儿童入读公立学校比例较低,大龄儿童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存在困难。正在上学的流动儿童中,在流入地入读公立学校的比例为69%。胡星斗教授认为,中国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

“甚至他们的打工子弟学校也经常属于被禁闭的状态。那么,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未来能否成为我们市场经济的一员?能否成为产业工人?以及他们未来能否融入城市?如果他们不能够融入城市,那他们会对城市有一种抵触心理、排斥心理,甚至仇恨心理。那么未来终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

胡星斗教授认为,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水平是提高中国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