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中国外卖大战: 狂欢背后的悲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6日讯】在周末多家平台烧钱补贴,掀起“外卖大战”,虽然这成了新的流量密码平台交出破纪录成绩单,但狂欢背后,可能并不存在真正的赢家。

上周六,美团、京东、淘宝闪购等外卖平台掀起新一轮“烧钱补贴大战”。平台“请客”,商家爆单,消费者狂薅羊毛,7月12日23点36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再创新高。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

但狂欢背后,隐忧浮现。

进入周二,“外卖大战有人65元搞定一周伙食”,“实付9.9元米粉店家到手不足1元”等话题纷纷冲上热搜。博主锦城建了几个500人的“羊毛群”,大家拿出了抢机票、抢酒店的气势抢外卖券,他只花了65元,就搞定了自己一周的伙食。而米粉店虽然订单激增,但店长徐婷却高兴不起来——顾客实付9.9元的米粉,扣除各项成本后,她到手还不到1元。

美国财扩房地产投资公司总裁蒋品超:“这个补贴促销实质上反映中国的产业的确内卷严重。什么旅游,高档消费,这些已经慢慢地变少了甚至没有了,所以导致他们只能在吃的上,老百姓要在活命的吃的上内卷,太恐怖了。”

商家感受最强烈,不参与外卖大战就没有流量,参与了就破价亏损。主打堂食餐饮店还发现,线下线上顾客变成1比7,但是新增的订单,全是来薅羊毛的,成不了回头客,没有补贴后高消费订单迅速减少。

蒋品超:“即使你今天看起来繁荣,好像很多人在买单,他只是冲着能薅到你来买单,等他不能薅你的时候,他就不是你的顾客了,这样子你这个生意还做得下去吗?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有人做,现在是短暂的荣景,你等他赔本到一定程度,那会倒一片这些店家。”

消费者在狂薅羊毛中短期获利,但每一分薅走的羊毛,都可能让产业链更脆弱一分。

证券理财分析师Adam Lu:“今天你喝到了零元奶茶,感觉挺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好商家一个一个退出,服务缩水,价格涨回来之后,你还能剩下什么呢?其实,你只是被算法推送和补贴机制引导,这消费看似自由选择,其实,只不过是平台用来做数据增长的流量符号。”

商家赔本赚吆喝,消费者短期获利,但是平台的确赚到了流量,多家平台交出破纪录成绩单。不过投资人称这些巨头在“赌命”。按之前公布的计划,美团、淘宝、京东累计将在外卖大战中投入一千多亿。算上今年已经烧掉的,和计划烧掉的,京东、美团的补贴金额都将达到各自2024年净利润规模的7成以上。

对即时零售战略市场的激烈争夺也折射出平台的流量焦虑。高盛7月3日发布的研报显示,三大平台的根本目标并不是外卖业务本身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次的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蒋品超:“平台之间也在跨行业的竞争,跨行业的内卷。 拼到你死我活,最后都成了一个骨头人了,所有的肉都被你吃掉了。他们每一个人都还是心存着侥幸,说可不可能我们就是最后那个赢家?但是你做一个商家,你最终还是为了赚取利润,没有利润可赚的话,就没有赢家。”

那么这场靠补贴砸出来的外卖狂欢,到底谁是赢家?

Adam Lu:“在今天的中国,平台不仅仅是商业公司,更是维稳的工具。经济不好干,政府需要信心,那么就让平台烧钱,让大家感受到点什么热闹,哪怕只是数字上的。这场补贴大战,其实没有赢家,平台短暂地赢得了数字,商家流着血陪跑,消费者薅到了一点点小便宜,大家都在消耗自己的明天。”

从7月5日开始的周末外卖大战可能还将持续,但已经有餐饮协会发文,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和不正当竞争,因为这导致了市场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生态严重失衡。

编辑/尚燕 采访/易如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