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思想偏激”学生成防范对象引争议

【新唐人2011年3月25日讯】(新唐人记者杨雪综合报导)以“相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的北京大学,今年5月以后,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所谓会商制度,指的是相关院系先对这10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

学生因经济贫困、罹患疾病等原因从校方得到关注无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项,则引起舆论强烈质疑。由于定性模糊,这一标准很容易与北大赖以骄傲的“相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相冲突。

《北京晚报》报导,北大学生也有表示支持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认为“有些学生太嚣张,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诋毁北大,应该将他们送到疯人院去。”但更多学生认为不应将“思想偏激学生”纳入会商范围。

1名元培学院的大三学生表示,元培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以各省市前3名成绩入校的“天之骄子”,许多学生的言谈、思想都个性十足,因此很难界定谁属于“思想偏激”。“错误的会商很容易埋没这些学生的个性。”

来自法学院的研究生小杨则认为,北大以“相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容易让人产生“校方禁锢北大学生思想”的理解。

北大学工部副部长称,“思想偏激”的具体例子是,“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网友回击说,一个菜才多少钱?涨两毛为什么不让人叫?两毛都占多少百分比了,比国家统计的cpi资料高多了。

还有网友调侃说,一次涨2毛,一周涨7次,抗议?请你喝茶去!我哪里涨1块4了,我明明是7天每天只涨2毛钱!

网友评论说,批评饭堂涨价就受不了了,对学生是零容忍,但却要求学生对学校200的包容。难道接受批评涨两毛钱的度量都没有?完全没有一个一流大学的风度和气量。这就是国内最高学府之一?怪不得在世界上都找不到座位了!

还有网友跟帖说:不是学校的问题,是制度和路线的问题。

有网友质疑:北大?改名北京政治合格大学好了!还元培学院,是“侮辱蔡元培先生学院”好不好?替你们害臊!

针对这个制度更有网路舆论激烈地表示,北大将成为收罗全国顶尖考生再改造成温顺绵羊的生产基地,所谓以“相容并包、思想自由”闻名的北大精神不过将成为被阉割后的一块遮羞布。

大陆网络专栏作家刘逸明发表评论文章说,思想是否偏激,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一个问题,而最容易让人认为偏激的言论往往都和政治挂钩,所以,打击“思想偏激”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在遏制学生的思想和言论自由。

刘逸明认为,如果北大真的不折不扣地推行会商制度,那么,很多稍微有点思想的学生必然得违心地说话和夹着尾巴读书、做人。北大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北大了,而是一个阉割自由思想的北大,将它简称为“阉大”。

北大的历史

北大自1912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以后,便成为了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历经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北大依然在中国的高等学府中傲视群雄。不过,如今的北大虽然在教学规模、师资力量上前无古人,但国际声誉仍然难以和民国时期的北大同日而语。北大今天的魅力,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辉煌的历史。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诸如北大这样的名校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文化运动的先锋。在高校当中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思想相当自由,在“五四”运动爆发时,即使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也毅然决然地对学生的行动表示支援,而他并未因此而遭到国民政府的秋后算账。

1917年,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时,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相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网友说,发表对社会的看法,是否算是思想偏激?请问,如果没有激烈的思想对抗,如何造就大师?北大已经不是以往的北大了,如果蔡元培泉下有知,不知会怎样的痛心疾首。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