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分析2012年中国政治经济未来走向

【新唐人2012年1月2日讯】(新唐人记者唐美华综合报导)2012年,中共将召开十八大、后年又面临换届,中共领导人是否能平稳过度?加上制造业发展速度在刚刚过去一年里的最后两个月连续放缓,致使海内外对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产生日嚣尘上的各种悖论,各界预示着这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关键之年。中国的中国经济学家也曾警告说,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低于去年,当局应让民众准备好应对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因此,“中国未来的走向”将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2012年外媒看中国的政治

《德国之声》报导,从今年秋天起,中共更换领导人,当然不会有民主选举。中共也根本就不声称是民主国家。为自己辩解的理由是,亿万人民需要强硬而明确的路线,以保持成功。

报导说,中共新总理和新主席也得先在中共党内获得承认,在党内通过后,还要在2013年3月通过全国人大选举。不过,任何民主都在这里止步。自中共掌权以来,还没有党的主席在这选举国家主席的程序中落选过。

报导指出,政治分析家们预计,中共在习、李领导下与前任相比不会有多大变化。他们可能倒霉的是,在接替位子时会是明显的经济萧条。

2012年外媒看中国的经济

《德国之声》报导,2011年中国上万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破产,2012年会更加严峻,自然涌向就业市场的年轻人创造的就业机会太少。瑞银投资银行(UBS)的分析家估计,中国明年的出口会停滞,而出口迄今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根本支柱。……"

报导说,在过去的年底几周,大陆许多城市的房价下跌,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市场抛售房屋,因为他们不能再获得贷款。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如果继续下去,会带来恶果的。

因此,大多数分析家估计中国明年的通胀会继续下降。

《美国之音》报导,由于全球需求减弱以及美国和欧洲的金融问题,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在12月连续两个月放缓。

报导说,最新的12月汇丰银行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7。此前11月该指数为47.7,是32月以来的最低点。设计这一指数的目的是在正式的产量数据公布以前预估中国工业的状况。

采购经理人指数50以上的数值表示产业扩张,低于50意味着产业缩减。

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家俞斌表示,今年以来,为了控制通胀,中共采取了紧缩型货币政策,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预计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会进一步下降,中国经济的发展期即将结束。

而澳新银行的刘丽刚表示,已经看到中共在公路和铁路方面的大量投资,但在关乎民生的领域里投资不足,例如对医院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却很少。

刘丽刚指出,内需增长2012年可能是会给中共带来麻烦的另一个基层存在的问题。

中国未来的走向 八大趋势影响

《金融时报》报导,中国社会的八大趋势影响、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报导认为,其中,中共提出政府机构改革,可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公权力不但没有退出,反而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直接干预。无孔不入的政府干预越来越严重地扭曲市场经济机制,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恶化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司法改革偏离正途。比喻“马锡五审判方式”和重庆的“打黑”一度如火如荼,令法学界忧心。司法本应以制约公权力为旨归,近年来却一再强调“为党和国家大局提供司法保障”,司法独立被完全抛弃,几乎沦为维稳工具。

利益集团不断坐大,一些可能损害利益集团的法律迟迟不能出台,出台后又得不到有效执行,起不到预设效果,例如,《反垄断法》千呼万唤始出来,且最后文本大大弱化了对行政垄断的制约,只有在作为部门利益斗争工具时才被使用。利益集团的强化造成很多领域的改革迟滞不前,有些方面甚至严重倒退。老百姓对利益集团基本没有制约能力,而靠当局制约或利益集团之间竞争的制约,又不足以抑制其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国进民退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整体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遭到损害。

因此,波兰前总理科勒德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989年之后的波兰改革是知道“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而中国改革则是不知道“到哪里去”,这让人对中国的未来难以判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