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帆:“善恶有报”其实并不是迷信

【新唐人2012年1月13日讯】思维与理念都比较“现实”的人,一般对“善恶有报”的说辞都会不屑一顾的。以为它不过都是一种“迷信”与“自我安慰”的反映。因为现炒现卖的结果,通常乍一看都似乎是“好人命不长,祸害活千年”的?然其实并非如此。暂且不说用心善良淡然的好人的一生,终会比那些用心险恶的祸害过的惬意平安,仅是清晨去茶园漫步,自“可可岛”的园内看到的那篇转文《科学证明心存善念身体好》,也足以说明“善恶有报”的说辞还是有其一定科学依据的。

“在硕士班,曾选修一门神经化学的课程。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科学上已经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时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产生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则不但不会产生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妒嫉……时,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产生作用,但是在此同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而且在科学上,早已发现神经系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神经细胞在活动时是利用电传导,并且喜欢走快捷方式,所以被活化次数多的神经细胞会比活化次数少的更容易被激活。说白了,就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的现象——所以,一个愈乐观的人,因为看待周遭的事情总是以正面的态度;时常心存感激,对于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认为上天会帮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概率就比较高,而负面思考的神经系统却会因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都只看事情坏的一面,对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态度面对,或是经常对环境感到怀疑、恐惧,那么,他的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很发达。同时,时间久了之后,要想激活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相对的变得比较困难了。”

对这偶非常赞同。虽然自觉看问题还算不失敏锐犀利,但确实也从没想着要去当个“愤青”的。根本就没啥用处不说,常常还可能形成个习惯于“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对身心来说,那可是亏大发了!

曾经遇到过不少知道并非出自奉承的惊讶:“哟,没想到您竟显得这么年轻!”“看您的模样,很难想像得出您的年龄……”日前连家人也说:“嘿,比起我们单位那位比你还小一岁的头头来,你显得要精神得多!”这偶倒很是有点儿自信。也总喜欢这么回答别人:“人啊,要想心情好、身体好、精神好,晚点儿衰老,一定得注意心态!”也一向认为,如此便该是最好的“善报”反映之一了。

不过每每这时自己也总会琢磨:“‘心态’,具体起来都该是些什么呢?淡然,不焦躁,心无敌影,以平常心待世,不屑打压排挤,拿得起放得下……”读了上述之文又发现,还有两条不可或缺——一是体谅包容、善意待人;一是勤于平和、淡然、开心、轻松的思考。

文章来源:《光明社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