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效应 陈光诚成自由象征

【新唐人2012年5月4日讯】(中央社记者廖汉原华盛顿3日专电)中国大陆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让大陆官方颜面尽失且重损国际形象,而美国政府将人权放在经济背后的现实政策,经媒体报导后,使他成为全球争取自由和人权的全新标竿人物。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编辑费希(Isaac Stone Fish),用电影“大国民”(Citizen Kane)形容陈光诚(Citizen Chen)已成为全球争取自由的全新象征和标竿人物,并指出陈代表中国大陆未来民主的希望。

虽然事件还没落幕,疑点有待日后厘清,不过陈光诚进入医院,表明是在威胁下离开美国大使馆,因而改变留在大陆的决定,已让美方阵脚大乱,国务院和驻北京大使骆家辉相继出面澄清,都显示当前美国政策对人权议题的有限关注。

亲自参与陈光诚案的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孔荣杰(Jerome Cohen)2日在一场说明会指出,陈案是美中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一场最惊心动魄,充满创意的赛局,到目前还看不出如何收场,不过陈本人和美方都认为,离开使馆是较好的选择。

孔荣杰与陈光诚深入对谈,了解陈在美国使馆期间,愿意留在中国的意愿。孔荣杰说,如果陈来到美国将消失在人群,毫无影响力,对睿智的陈来说,等同放弃40年的人生,不是有吸引力的抉择。

陈案是否代表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的挫败,仍言之过早,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都未对事件发表评论,华府智库人士仍在观察奥巴马政府如何处理,及陈光诚能否依意愿和家人前往美国。

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昨日在记者会上,首度公开美方与中方的协议细节,以及陈光诚离开使馆前,美方依照程序征询陈的意愿,但仍遭媒体质疑美国官员在中国面前“太天真”。

时代(Time)杂志记者毕区(Hannah Beech)认为,问题在于美方接受中方承诺陈光诚的未来和安全,把人交给当局,不是太天真就是有其他考量。

多次见过陈光诚的毕区报导,陈光诚真能进入大学读法律吗?可以见朋友吗?目前他在山东的家庭成员仍然下落不明,人在哪里?当希拉里离开后,陈是否会重回公安之手?现在陈要求美国庇护该如何处理?

眼前太多问题,太少答案。毕区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陈光诚和妻儿留在医院,隔离于他想要加入的世界之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