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事件当局先硬后软 拚死抗议民众暂获胜

【新唐人2012年7月5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近日四川什邡以学生为主力军的民众因担忧环境污染,抗议在当地兴建钼铜冶炼厂,遭千名特警施放催泪弹、震爆弹甚至枪支警棍血腥镇压,激愤了更多无所畏惧的民众参与,周边民众也纷纷前往声援。4号什邡当局承诺,什邡今后不再建设这个项目,拚死抗争的民众暂获胜,但有六人至今仍被拘留。

什邡爆发的万民示威,是中国多起环保抗议活动中的最新一例。自上周日以来,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什邡市的市民们就一直在举行抗议,反对在当地兴建一座金属冶炼厂,称该厂将危及他们的健康。

当局派出千名防暴察和武警施放催泪弹、震爆弹强力镇压,参与示威抗议的学生投掷砖头、石块、矿泉水瓶等杂物还击,特警手持盾牌、警棍追打。目击者怒斥防暴警察“已经疯了”,挥动警棍乱打乱砸,网民冒险抓拍的现场图片和视频更是震撼人心,许多人被打得头破血流,还有婴儿受伤。

3号下午,当地学生说,“特警2号用的是盾牌、警棍,今天换成枪了。”民众指出,事件中两名学生死亡,逾百人受伤,20多名学生被抓。但当局否认冲突中有人死亡。

4号凌晨,什邡市政府通过其官方微博承诺,什邡今后不再建设这个项目。什邡当局发布公告称,公安机关对27名涉嫌违法犯罪人员予以强制带离。对向警察投掷砖头、石块等杂物的6人予以行政拘留;其余21人经批评教育,于7月3日晚11时已全部释放。

什邡事件当局放宽舆论 打压没变

对于这次什邡事件,中共当局并没有像其它大规模群体事件那样控制舆论。网路上随处可见网民冒险抓拍的现场图片和视频。“什邡”一夜之间窜红网路。

天网发言人蒲飞指出,环保维权并不冲击体制,它冲击的是地方经济既得利益。像这种武警上街特警上街的打压,在环保维权中是比较罕见的情况,这也来源于灾区政府,特别是什邡政府长期打压民间维权造成的一种打压惯性。这种情况是很让大家感到悲哀的。

中国维权律师腾彪对《德国之声》表示,这次事件是抗议污染项目,没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之前李旺阳的事件等在微博上封杀的就非常严厉。政府对这种群体性抗议事件还是区别对待的,他还是要避免事件激化,引起附近城市或者更大范围的连锁反应。但是维稳模式是不会变的。当地对这个事件的处理来看,有武警对民众实施暴力、抓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付这种群体事件的维稳模式,不惜一切代价把这种事件压下去,这种观念和做法没有变。

钼铜厂未消失……

在民众强烈反对声浪中,什邡市政府虽宣布取消了这个计划投资16亿美元的金属冶炼厂项目,对什邡民众来说,减少了一次被污染的可能,可是这并不代表该厂的消失。

几年前厦门发生“PX项目事件”,当地居民质疑该化工项目距离居民区太近,如发生泄漏或者爆炸,百万人口将面临危险,在厦门市民强烈的反对声中,项目虽然暂停,而后,该项目悄声无息的迁址福建漳州。

在广东省汕尾陆丰市大安镇,2号有数百居民抗议长期存在的水污染,他们表示,污染是由一些违法的稀土矿造成的。上周,数以千计的广州市民要求将一个焚烧炉项目迁至别的地方。

去年,大连市逾万人举行示威,反对一家化工厂;大连市政府当时承诺关闭该厂,但该厂至今仍在运行。

微博驱动了民间抗争

而台湾《中国时报》表示,大陆近来抗争事件频发,但各有不同背景,如强制征收、拆迁房屋、兴建石化厂,或什邡兴建钼铜厂,在在都成为蓄积民怨的动力来源,加以缺乏沟通,官民冲突,一触即发。

报导认为,在一波又一波抗争过程中,最鲜明的特征是,大陆蓬勃发展的微博,提供了抗争资讯传播扩散的平台,从广东乌坎事件到什邡维权,微博已是最关键的力量。

如,去年广东乌坎事件,因众多社会精英在微博共同呼吁,与广东主政者及时醒悟,才化解了一场可能扩大的危机;同样的,大连与什邡官员在群体事件过后,宣布暂停施工的妥协立场,其实也都在微博展现的强大社会监督下,地方官不得不屈服的抉择。

什邡拚死抗争的民众暂获胜,什邡当局称,只有六名抗议民众被拘留。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