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27日讯】商朝晚期,商纣王残暴不仁,荒淫奢靡。纣王宠爱妖妃妲己和飞廉、恶来等一帮佞臣,对忠言进谏的大臣酷刑虐杀,乃至废王后而诛杀亲子。贤者见纣王昏聩残暴,纷纷远离殷商王朝,众诸侯臣属也纷纷离叛,民怨沸腾。
就在殷商王朝日渐衰败之时,陕西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西伯侯姬昌重用姜尚(即姜太公)、散宜生、太颠、闳夭、南宫适等一帮贤臣,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国力日强;对外姬昌宣扬德教,积极调停各方国间的争端,四方部族莫不臣服,各路诸侯纷纷依附。据《史记》记载:“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公元前1050年,西伯侯姬昌病逝,世子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继承了西伯侯的爵位,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发奋图强,使国力更臻至强盛,只待合适的时机兴师讨伐暴君,歼灭商王朝。
公元前1048年西伯侯姬发与姜尚出兵崤函,在黄河边一个通往朝歌的重要渡口,与其他各路诸侯国会盟,共商伐纣大计。那个会盟的地点因此被后人称为“盟津”。在西周众将士到达盟津驻扎的当天夜里,忽然有一只火焰般耀眼的赤鸟,飞到西伯侯姬发的营账上大声鸣叫,众诸侯见状都说这分明是老天昭示周德的昌盛。
在盟会上西伯侯姬发数陈商纣王的各种罪状,表明自己继承先王之志,欲吊民伐罪。各路诸侯纷纷表示,天命无常,惟德是辅。他们愿意尊奉西伯侯姬发为盟主,同心同德,共灭残暴不仁的殷商王朝。
经过一番商议,参与盟会的首脑们一致决定在这里先举行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即历史上著名的“盟津观兵”。
观兵之日,姬发将已故的西伯侯姬昌的灵位摆在中军的战车上,自称“太子发”,对众将士宣告奉父命伐暴君,并下令所有将士向黄河对岸进攻。一时间千舟竟发,浪花飞溅,渡河部队不敢有丝毫懈怠,奋力向前。
西伯侯姬发也乘坐于一舟之中,亲自督查渡河作战的演习。此时的黄河风浪渐起,水花飞溅。突然,一条硕大的白鱼从激流之中飞跃而起,竟然落入姬发所乘的这艘舟船之中。姜太公见状大喜,禀告说这是祥瑞,象征周将兴而商必亡。
众人正欢喜之时,突然黄河之上又刮起一阵狂风,霎时间天昏地暗,渡河作战的船只阵形大乱。这时,西伯侯姬发坐在船头,左手拿了一把黄金色的大板斧,右手拿了一只悬挂白色旄牛尾巴的指挥竿,瞪大眼睛,把指挥竿向前指着说道:“我既然担当了天下的重任,谁敢来违逆我的意志!”此话一出,顷刻间,风也停了,大波也止息了,于是军队安然渡过孟津,迅速攻上了黄河对岸。
众诸侯意气风发,纷纷建议姬发乘机一举灭商。西伯侯姬发与姜尚商议后却对诸侯说:“你们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到灭商的时候。”于是各诸侯班师回国,继续练武强兵,等待时机。
一年后,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纣王在妲己的挑拨之下怒杀了自己的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贵族如微子被牵连,为自保而仓促出逃。老百姓迫于纣王淫威都道路以目、缄口不言。太师疵、少师彊看到纣王如此残暴昏聩,审时度势,决定弃暗投明,归附于西周。
姜太公对姬发说“邪恶之人胜过忠良之人,叫做暴乱;贤德之人出逃,叫做崩溃;百姓不敢讲怨恨不满的话,叫做苛刻。殷商王朝的混乱已无以复加,此时不发兵更待何时?”
于是,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西伯侯姬发以姜尚为军师,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时通知去年在盟津参与会盟的各路诸侯一起出兵。
《淮南子.兵略训》中曾写道:“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就是说,当时的天象是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上,同时还出现了彗星,慧尾正冲着殷商帝都朝歌。
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即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盟军总数约四万人。众诸侯共同谋划商定策略之后,盟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过黄河,挥师兼程北上,讨伐商纣王。
27日清晨,西伯侯姬发站在高高的会盟台上,对盟军众将士庄严誓师,历数纣王的种种暴行,激励众将士同心同德讨伐暴君,救生民于水火,解黎民于倒悬。《尚书》记载称之为“牧誓”。28日拂晓,盟军进攻至牧野。《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各路大军同仇敌忾,直捣朝歌。
正在肉林酒池中淫乐的商纣王听到周军来袭的报告大惊,因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陷于对东夷的征战之中,无法即时征调,纣王只好仓促武装起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共计十七万人(另有文献记载称纣王军队共七十万人),开赴牧野迎战。
盟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西伯侯姬发亲率盟军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们本来就对纣王怨恨已久,此时哪里肯再为这个暴君卖命。他们全无斗志,纷纷阵前倒戈,商军迅速崩溃。
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这场闻名古今的牧野之战终止了腐朽残暴的商纣王朝,为西周王朝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