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卸任告别之旅﹕最弱势总书记无奈全退

【新唐人2012年12月4日讯】(新唐人记者王逍奇报导)已卸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12月1日参观贵州遵义,这是胡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露面﹐引起外界关注。胡锦涛上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中共“第三梯队”接班人栽培﹐而出任贵州省委书记三年。胡这次贵州之行﹐大有卸任告别之旅的意味。

从多名网友在微博发出的图片可见﹐胡锦涛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的陪同下﹐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并与民众合影。有团派背景的赵克志站在胡锦涛后侧双手合十作揖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而他周围的随行人员均无鼓掌或类似的动作,这个手势在官方媒体对中共领导人的报导中很少见。

目前胡锦涛仍是中共国家主席﹐预期明年两会也将卸任﹐届时只保留党员身份。十八大在中共元老们的政治干预下﹐10名政治局委员候选人选出7名常委﹐被淘汰出局的3人都是胡锦涛团派人马﹐其中包括富有改革意识的团派大将汪洋﹑李源潮。

时政评论员﹑专栏作家郑公燮接受新唐人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中﹐团派与江派及太子党的比例为1比6﹐胡锦涛布局失败导致他被迫无奈黯然全退。

他说﹕“胡锦涛的贵州告别之旅﹐反衬他缺乏政治资源﹑完全没有家族政治靠山的背景。中共高层家族早已都变成了权贵阶层﹐在以江泽民派系为主的中共权贵利益集团制约下﹐出身平民的胡锦涛做了十年‘跛脚’总书记﹐‘政令不出中南海’﹐一直到十八大布局失败﹐被迫黯然全退﹐也就成了必然和无奈。”



中共老人干政是传统惯例 胡无力号令废止

日本《朝日新闻》消息称,11月11日举行的党内高层会议通过了胡锦涛总书记“彻底引退”的决定﹐会议还通过了禁止前总书记江泽民等卸任后的党内高官干预政治的内部规定,为中共长久以来的“长老政治”画上了休止符。

消息还称,胡强调以两点内部规定为“彻底引退”的条件﹕(1)无论曾经是否位居要职,卸任后绝不干预政治﹔(2)包括军委主席在内,今后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延长引退时期的人事例外。这两点最终在内部会议上获得了共识。

而在十八大开幕式上﹐中共从十三大到十六大前四任元老集体出席亮相,包括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尉健行、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只有万里、乔石未出席﹐但也列入十八大主席团41人的常务委员会名单中。

这十多名中共元老同样列入十七大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名单中﹐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元老同样出席了十七大开幕式。十六大﹑十五大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名单也同样列入前任中共元老。这是历届中共党代会的公开传统惯例。

郑公燮指出﹐中共老人干政既不是秘密﹐也不是潜规则﹐从邓小平时代开始至今﹐老人干政一直是中共的公开传统惯例﹐尤其是在权力换届和政权危机时期。

他说﹕“胡锦涛如果真有能力号令中共元老们停止干政﹐也不至于十八大布局失败﹐因为胡的团派亲信汪洋﹑李源潮出局﹐就是老人干政的结果。很难想象胡锦涛能以他一人引退﹐换取禁止中共元老们干政的传统惯例﹐日媒消息的真实性令人怀疑。至于称胡锦涛是为了保中共不立即解体而选择全退﹐这不仅夸大了胡的能力﹐而且近乎欲加之罪﹐因为胡个人脱离中共权力捆绑值得鼓励﹐尽管他的全退是出于被迫无奈。”

时政评论员胡少江在自由亚洲电台刊文分析﹐胡锦涛不再担任军委主席并不意味着中共老人干政的传统将从此终结。假如胡锦涛有心恢复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兼任军委主席的制度,他本可以提议对党章进行相应的修改。但是胡锦涛并没有这样做,因此他的裸退并没有制度层面上的意义,当然也就更谈不上终止老人干政的传统了。

文章指出,胡锦涛裸退之后,他本人并没有明确表示将不会在政治上继续发挥作用。根据中共现行的规定,作为曾经的总书记,胡锦涛仍将发挥作用,人们仍然将可以继续看到他的名字与江泽民一起在公众场合排在习近平之后、其他现任政治局常委之前。

文章称,胡锦涛的裸退也无法阻止江泽民作为前核心继续干政。中共老人干政有各种形式,有些形式是被以党的正式文件的形式规定的。例如,他们在阅读党内、军内的核心机密文件、对国家的政治事务发表意见等方面拥有等同于现任政治局常委的权力,等等。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在关键时刻公开露面、通过直接影响自己在政治局常委会安排的代言人等其他方式影响高层政治运作。胡锦涛的裸退并没有在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胡无家族政治靠山 当政长期受江派钳制

胡锦涛当政十年时期一直是中共建政以来最弱势的总书记。江时期的提法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了胡时期,改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行集体领导制﹐而9名政治局常委江系成员占到6﹑7人。在江泽民退而不休﹑长期干政的阴影笼罩下﹐胡﹑温的政令难出中南海﹐不仅受到江派政治局常委的钳制﹐而且屡遭江派的公开挑战。

前上海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陈良宇自恃有江泽民、曾庆红、黄菊为后台,挑战胡锦涛的权威,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抵制胡温的宏观调控政策,把上海变成了独立王国。胡锦涛十七大前拿下了陈良宇和黄菊的秘书王维工等贪官。

十七大后江派故伎重演﹐前重庆市委书记﹑政治局委员薄熙来以江泽民﹑周永康为后台﹐大搞“唱红打黑”政治运动,联合太子党势力﹐挑战胡锦涛的权威,矛头直接针对胡的团派亲信汪洋。所有江派常委先后到重庆支持薄熙来﹐江的亲信俞正声﹑张高丽分别在上海﹑天津响应薄熙来。周永康的政法委形同“第二中央”﹐成了薄熙来“黑打”的保护伞。

胡锦涛在两年内三访广东力挺汪洋﹐却一直没去过薄熙来主政的重庆。去年﹐胡在中共建党90周年讲话中﹐特别提到《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应对文革和左倾错误“牢牢记取”教训﹐被认为是对薄搞的政治运动正式定性。王立军叛逃事发后,胡锦涛整垮薄熙来。

但十八大布局最终还是由江派主导﹐胡力保的他政治遗产继承人汪洋也没能“入常”。在中共太子党们全面掌控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现况下,江泽民、曾庆红主张“江山还是红色后代坐可靠”﹐代表了中共权贵阶层的普遍看法。中共太子党们已经瓜分了中国经济,如李鹏女儿所言,经济命脉都把持在官二代手里,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博客主解滨评论道﹐胡锦涛的十年就是和江泽民斗法的十年﹐他扳倒了陈良宇,他打倒了薄熙来,但最终还是没有熬成婆。说到底他不过是出身贫寒的一介书生,没有任何显贵的背景或靠山,不是“我们的孩子”。他只是共产党雇佣的一个打工仔,在统治集团中没有一个强大的集团例如太子党在做他的后盾。他不是败在一个人的手下,而是败在一个集团,一个体制。

胡锦涛的祖籍在安徽绩溪﹐清朝末年﹐祖上迁到江苏泰县,是经营茶叶的徽商。在胡锦涛10多岁时,他父亲胡静之的茶庄被中共“公私合营”划归当地供销社﹐胡静之也成为泰县供销社的一名职工。文革中,胡静之得罪了当地的造反派,被扣上“贪污分子”帽子,惨遭迫害,先后被批斗﹑关押,身体垮了下来。1978年,年仅50多岁的胡静之含恨离世。

《亚洲时报》报导﹐时年36岁的胡锦涛在甘肃任副处级干部﹐赶回泰县奔丧。他们父子情深,胡7岁丧母,胡静之一直没有再娶。在安葬父亲前,胡锦涛找到当时泰县县长陆某及供销社领导,请求为亡父平反,开一纸证明。当时有些部门的人劝胡摆两桌酒请领导们,胡锦涛花50块钱在泰县饭店摆了两桌﹐但却没人来赴宴。从此,胡再也没有回过泰州。

胡锦涛59年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6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工﹐并任政治辅导员﹔68年到甘肃支边﹐任水电部四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74年调任甘肃省建委秘书,受到时任甘肃省建委主任的中共元老宋平赏识。之后﹐胡锦涛一路升任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建委副主任﹑团省委书记﹔82年后升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团中央第一书记﹐85年至92年先后主政贵州﹑西藏。



十八大报告中共集体决定﹕政改已被堵死

新华网11月20日报导﹐2012年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中央成立由习近平任组长,李克强、刘云山任副组长,包括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区负责人在内的文件起草组。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周永康对报告起草提出许多意见﹐政治局其他委员也做了修改。

《亚洲周刊》11月16日刊发对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吴稼祥的专访。前赵紫阳智囊吴稼祥是中共十三大报告起草人之一﹐曾领导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政改研讨小组﹐“六四”事件后被捕入狱3年。

针对提问“在大会上读报告的是胡锦涛,而出任报告起草小组组长的是习近平,为什么有如此安排?”吴稼祥说﹕这是承前启后﹐“承接的是胡锦涛十年所做的,写出来的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习近平未来要开启的,起草小组组长是下一任总书记,这就确保报告不会出现下一届领导人绝对不能接受的东西。”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政治体制改革”写入了章节标题,单独成章,这是十三大以来首次﹐但出现了十七大没有出现的“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样的说法﹐在被称作为十八大定调的胡锦涛7.23重要讲话中没有﹐实质上是把江派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去年两会提出的“五不搞”的主要内容搬进了十八大报告。

前《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钱钢撰文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保守势力依然强大,按照十八大报告所确定的路线,中共政治体制改革难有实质推进。

郑公燮说﹕“十八大政治报告有一句以往没有的提法‘改革开放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显然不是胡锦涛的个人意志﹐而是中共全党集体意志的体现﹐也是中共应对大厦将倾危机的基本方略﹐彻底阻断了任何政改的希望。胡卸任总书记后﹐中共全党集体意志就落到了新的政治局常委会和习近平身上﹐中共是不会允许通过政改自行退出历史舞台的。”

《美国之音》报导也指出﹐很多观察人士认为,十八大报告代表了中共最高领导层共同作出的一个决定,中国宪政民主政治改革的道路基本上已被堵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