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62)

【新唐人2013年1月13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4月10日

帕特里克.赫尔利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使延安深感沮丧。中共领导人认为,这位美国大使的讲话,是从政治上对共产党在国内外的地位重重的一击。

毛泽东怒气冲冲地谈到“美国对华、特别是对共产党的新政策”。他对美国援助所抱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于是就大骂赫尔利是“帝国主义者”。可是就在五个月前,毛泽东还称赞这位“美国总统的使者的杰出才干”,感谢赫尔利将军“对中国人民所抱的友好感情”。宴会上,毛泽东曾说过多少亲切的话;当时他多么愉快,而他对那位“头脑清醒的美国政治家”的能力,又是多么赞赏啊!

感情变化多快啊!正像俄国俗话所说:“先捧场,后骂娘。”

4月3日,中共领导人收到了关于美国大使讲话的新闻报导。第二天,中共领导人召开非正式会议,会上提出两项建议:

1.发表一个答复声明:

—国民党也是个武装的政党。此外,它武装夺取了政权。

—给国民党提供援助,就是增强它的挑衅的、反革命的核心力量,这样做,最终会导致新的内战。

—答复赫尔利:蒋介石是个法西斯分子!

—批驳赫尔利关于共产党请求美国给它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的讲话。

2.致函帕特里克.赫尔利,向他提出抗议。

但是,4月6日,五个最高领导人开会,决定不采取这一行动。

这里普遍对赫尔利不满,好像谁都不打算原谅他的所作所为。毛泽东命令复印去年11月9日晚草就的、由赫尔利和中共中央主席签署的国共协定,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影印本交给了董必武。不久他就要乘飞机前去参加旧金山会议了。影印本将在适当的时候交报界发表。那时,赫尔利就无法否认协定草案的存在了。如果报界怀疑这个文件的真实性(这个协定毕竟是个密件),董必武就将出示协定原件,这样就会损害赫尔利的名誉,因为原件上有他的署名。

赫尔利出访伦敦,同丘吉尔进行了会谈。他即将去莫斯科会见斯大林,据说将向斯大林转交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中共对此深感不安。人们普遍猜测,赫尔利的活动是同远东问题、主要是同中国问题直接有关的。

1945年4月12日

本届中共中央全体会议正在讨论任弼时和康生的报告(草稿),代表大会本来应该已经开起来了,但是对这两个报告的不满,已经发展成激烈的争吵。特区党组织的代表们,在小组会上辩论得特别激烈。高岗是个代表小组的组长。代表们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整风对特区的打击最大,想使他们平静下来是不可能的。他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陈独秀、李立三、博古、王明、“莫斯科派”,还有康生及其一伙,统统受到猛烈的抨击。

毛泽东正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结束事态的逆转。代表们一个个被叫去进行个别谈话。

中央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主席所作的政治报告。对军事报告提了些意见,报告随即作了适当的修改。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草稿),也获得批准,但是其中并没有把毛泽东抬到高于党和可以不受批评的地位的词句。

至此,共产党扩大的中央全会议事日程上的问题,已全部讨论完毕。但是,对任弼时和康生的报告的辩论拖长了时间,中共领导不得不将召开代表大会的时间推迟一星期左右。

不出所料,任弼时的《论1931年-1935年间党的政治路线》的报告,触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毛泽东很聪明,把这个报告从代表大会日程中移到了全会上来,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当然只有他知道。(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