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延安日记(163)

【新唐人2013年1月19日讯】【编者的话】延安日记》作者彼得•巴菲诺维奇•弗拉基米洛夫,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在延安工作。作者以日记形式,根据他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全书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为背景,记述了中共的整风运动、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与当时驻延安的美国军事观察组织的接触以及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等问题,均有评述。

延安日记

1945年4月14日(1)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突然于4月12日去世。

罗斯福的去世不仅仅是美国的巨大损失。他是一位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领导人。

他是在画家为他画像时去世的。

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总统。
———-

蒋介石给他所属将领的密信:

—共产党正加紧对日占区进行控制,目前忙于在湘中、皖北和长江流域一带扩大其影响。

—共产党正大肆进行不利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宣传。

—共产党正采取一切措施,阻挠中国军队的反攻,并在国内制造混乱,为此正寻求外国援助。

蒋介石号召他的军队的将士加强纪律。他指出他的参谋总部腐化成风,将官们欺骗统帅部。

国民党的全部梦想,就是靠它自己的力量把日本人赶出去。这将有助于他们控制沦陷区。

美国电台评论员要人们警惕未来的中美关系。这些美国人说“战后的美中关系,对我国来说意味着美国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这些伪君子,说什么重庆和延安的关系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大国不应卷入这一年深月久的争端中去。把这些话与这里实际发生的事情加以对照,那真有意思。
———-

中共中央主席把任弼时和康生的报告移到全会上,目的在于给激烈的争执降温,他的这一招效果很好,当前有关这两个文件的辩论就证明了这一点。大多数代表想起党员干部和非党人员审查委员会,想起整风中所受的打击,仍然心有余痛。在全会的一次会议上,当讨论到任弼时的报告时,白发苍苍受人尊敬的林伯渠都不禁流下了眼泪。这就不难想像,如果报告弄到代表大会上去讨论,结果将会如何。

林伯渠是特区的代表之一,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党员。

对这两个报告的愤怒感情,可能会使人们注意到中共中央主席十年来的政治路线。所以他非常注意要设法缓和辩论时的尖刻语气(最好是能使讨论收场)。毛泽东不断召开出席本届全会的各代表团团长开会。在最近一次汇报会上,中共中央主席指责代表团团长 “对思想感情腐朽落后的人太软弱了”,要求他们强硬些,以便结束对任弼时的报告的讨论。(待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