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腊月二十五的习俗

【新唐人2013年2月5日讯】腊月二十五以后,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希望热热闹闹的度过一年中的最后几天,更期盼有一个幸福的来年。在传统文化中,腊月二十五这天还有一些习俗

接玉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每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玉皇大帝会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亲自下凡,视察人间善恶疾苦,并根据每个人的做为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户户都虔诚的祭拜,祈求降福。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行都要谨慎,争取最好的表现,以博取玉帝欢心,降福来年。
古人对神明一向恭敬崇祀,这种对神明诚敬的心态,以及笃信善恶有报的天理,有助于人们反思己过,主动行善积德。

照田蚕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也把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称为“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人们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的燃烧来占卜新年,火焰烧的越旺,则预兆来年会大丰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腊月二十五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民族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的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人们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糊窗户
民间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东北四大怪之一“窗户纸糊在外”,在窗户纸上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剪纸,为过年增添了喜庆的节日色彩。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现在多数人家没有糊窗户的必要,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则是必不可少的程式。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