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调整政府班子与机构 薄案审判将走过场

【新唐人2013年2月25日讯】(新唐人记者王逍奇报导)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2月26至28日登场,讨论中共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的“建议人选”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此前, 路透社引述消息称,被羁押中的薄熙来拒绝配合当局调查,两度进行绝食抗议,薄熙来案审判可能要延到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之后。外界分析,围绕中共高层权力斗争的薄熙来案已经定案,剩下的审判将只是按照司法程序走过场。

依据惯例,十八届二中全会将讨论中共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的“建议人选”,以及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并在形式上议决国家主席、副主席、正副总理、各部委首长、全国人大委员长、司法及检察系统首长的人选,再提交全国人大会议“选举通过”或任命决定;全国政协主席则提交全国政协会议“选举通过”。

薄案将面临重判 震慑党政军中挺薄势力

早前海外媒体报导,薄熙来案进入司法程序后,由于案情在薄“双规”期间已基本搞清,证据足够,检方和公安已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刑事侦察,审查起诉已近尾声;按国内获罪高官异地审理的司法惯例,薄案被安排在贵州审理,并有可能在全国两会召开前结案。

此后,港媒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称,薄熙来案于1月28日在贵阳市开审,此案将连审三天。但在1月28日,贵阳中院人员证实这是一条假消息。当天,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英文版发出消息,据接近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消息人士透露,薄熙来案可能要等到3月举行的两会之后才开始,审判的日期和地点都会提前公布,现在没有必要猜测。

时政评论员、专栏作家郑公燮接受新唐人记者采访时说:“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敲定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人选,标志着中共高层利用薄熙来案争夺新一届党政领导人席位的权力斗争告终。薄熙来案在十八大前已定下7宗罪,现在可以说已经定案,剩下的审判将只是按照司法程序走过场。”

路透社2月21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薄熙来两次绝食,被强制进食。他没有受到虐待,但出现身体不适,被送往北京的一所医院接受治疗。另一个消息来源表示薄熙来在关押中拒绝剃须,胡子垂在胸前。

前香港《文汇报》驻大连记者姜维平认为,这个消息的可信度不高。每过一段时间,社会上都会有人出于各种动机散布出来虚假的关于薄熙来的消息。他刚抓起来的时候,曾传出来他因铊中毒得了神经病,又说有日本记者看到了他在北京饭店,一直到现在总是谣言不断。都是假的。包括现在他说自己的胡子长到胸前,怎么可能呢?现在即使是一般的看守所都不允许留那么长的胡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说,薄熙来的审判关系到中共与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而薄熙来对党操作方式自然是熟悉不过了。法广分析认为,此时放出薄熙来不愿意合作,又因绝食引起健康问题的消息,不失为是推迟审判的一个好方法。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接近薄家的一位消息人士的话说,薄熙来性格强悍,这意味着他不会像他的妻子谷开来和前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那样轻易认罪就范。王立军去年2月逃亡美国领事馆,已被判刑15年。谷开来毒杀英国商人海伍德案,明镜网消息称已由胡锦涛拍板判处死缓。

郑公燮说:“虽然薄熙来不可能翻案,但他不认罪、不服输,会给当局带来很大的压力,既要防范社会上的‘薄粉’伺机而动,又要防范党政军中与薄熙来有牵连的太子党势力。中共当局顾忌这个‘世纪审判’在党内外的震动,因此会选择他们认为冲击最小的时机审判。”

外界舆论担心中共可能会对薄熙来秘密审判。曾被中共指控为“六四黑手”而判刑多年的陈子明认为,秘密审判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局有很多办法对付薄熙来的不配合,比如派人占满法庭旁听席位,不准实况转播以及法官下令制止被告人破坏法庭秩序等等,总会设法走完一个公审程序。

1980年和81年对“四人帮”进行“世纪大审判”,毛泽东的遗孀江青也是强硬顽抗,当局虽然没有全程电视实况转播,但还是现场直播了不少庭审的场面,包括江青在法庭上大吵大闹、被宣判死缓等场面。曾为江青辩护的大律师张思之希望薄熙来的丑闻能让中共当局意识到政府透明的重要性。张思之指出,越捂越盖,越麻烦,这个教训应该汲取。

中共政治局2月23日“集体学习”,主题是推动依法治国。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表示,要努力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觉到公平正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对此,不少网友质疑,中共坚持党的领导高于一切,党比法大,如何可能真的做到司法独立?

在去年9月胡锦涛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上,中纪委报告指出,经查,薄熙来在王立军事件和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件中滥用职权,犯有严重错误、负有重大责任;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利,直接和通过家人收受他人巨额贿赂;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等。除了官方定罪,薄熙来残酷迫害法轮功犯下严重罪行,参与活体摘取法轮功学员器官的罪恶。

郑公燮说:“从官方定罪分析,法律专家认为,薄熙来案最高可判死缓或者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出于震慑党政军中与薄熙来有牵连的太子党势力,中共当局也要重判薄熙来,否则后患无穷。对于薄熙来顽抗或‘薄粉’闹事,惯于黑吃黑的中共并不难应付,到时包括军队在内的专政工具都会戒备待命。习总书记一方面表示依法治国,另一方面强调紧握专政工具。”

在北京的澳洲记者约翰‧加诺特是《薄熙来家族的沉浮》一书的作者。他在《时代报》透露,中共最有权势的三个政治家族的代表最近退出了一个定于周六晚上举行的太子党小型聚会,以避免使本来微妙的问题更加复杂。消息人士说,中国开发银行负责人陈元,薄熙来的弟弟薄熙成,以及他过去的同班同学、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都没有参加聚会。



大部制改革将启动 陆媒纷吁实质性突破

2月23日政治局会议确定十八届二中全会将讨论“建议人选”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草案两方面议题。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会议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

据港媒消息,候任总理李克强亲抓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出任副总理的汪洋具体主导新一轮大部门体制改革。2008年曾启动首轮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由胡锦涛团派亲信李克强负责实施,但遭遇权贵利益集团很大阻力,那次改革被认为是“小打小闹”。另一方面,团派亲信汪洋主政广东5年多来,试点推行大部制等各项行政体制改革,受到中央肯定。

目前网上流传一份大部制改革草案,把国务院部委及直属机构由44个减为24个,精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文化部、国安部、金融部门等等。也有媒体从“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解读认为,此次调整力度并不太大。财经网、港媒等传出不同的方案缩减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表示,“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大的改革方案会出台。”

国内各大报刊纷纷发文呼吁机构改革有实质性突破。《东方早报》2月25日发文提出,大部制改革必须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否则就可能沦为“口号”,变成“空话”。

《广州日报》25日社评指出,虽然此次机构改革的主要框架与具体细节目前仍是未知数,但从“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等关键词来看,本次的政府机构改革,仍将延续此前数次改革的脉络。所谓“简政放权”,就是政府权力要有所放弃,政府管得太多的,要收缩,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游说和干扰,打破“精简─反弹─再精简─再反弹”的历史定律。

《新京报》24日发文《转变政府职能,亟待实质性突破》表示, 新阶段改革红利的释放,取决于政府改革。新一轮的改革,需要做好职能调整的总体设计:一是通过向市场放权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通过向社会放权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二是通过向地方政府的有效分权,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三是通过自我限权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效率。

《每日经济新闻》25日发文指出,改革涉入深水区之后,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科技、文化领域,都不能只依靠单个部委去完成。而在制定综合方案过程中,各个部委之间的矛盾分歧直接迟滞改革的进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依靠各个部门来进行部门的改革是很难成功的,所以现在有必要建立一个改革的综合协调机构。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专访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中国经济结构明显失衡,要迈过这道“坎”,迫切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改革、价格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破除行政垄断等。总体规划一旦做出,就要由顶层强力推动,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克服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坚韧不拔向前推进。要有紧迫感,改革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郑公燮说:“如果这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仍以维稳、稳妥为由,还像2008年中央部委那次‘小打小闹’,那样是没有意义的。经济下行、房地产泡沫与地方债务危机,加剧中共崩溃的危机。”他指出,“中共政权将面临选择:是自欺欺人做改革表面文章,坐等革命到来;还是主动进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以图和平转型。但无论如何改革,中共的本质不会改变,靠大规模突发事件从外部倒逼改革、乃至解体中共,将不可避免。”

相关视频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