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国强:高考作文是不能说真话的社会缩影

【新唐人2013年6月12日讯】提要:一个人,如果从童年开始,就长期、反复接受这样的专业训练,会不会养成这样的人格:一、服从利益,二、服从掌握利益分配的权力,三、如果心灵与利益、权力有冲突,就压抑前者,服从后者。

高考作文,你是发自内心的吗”,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在“微博评论”上,有80多位网友在这篇文章后面跟帖发表意见。看来,这不仅仅是写作文要遇到的问题,也是成人社会里经常犯难的事情。昨天,本地至少有4家报纸的高考专版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谈“童心”,有两家报纸用了两个整版,一家报纸用了一个整版——显然,在应试价值之外,媒体更着眼于这个话题的现实性。

昨天,一位读者的电话,让我们知道,一些学生是怎么学会说“正确的假话”的。这位读者大概是一位教师——他说,现在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化”了;如果题目要求跟“照耀”组词,标准答案如果是“阳光”,你答了“太阳”就是错。这种生硬、僵化的教育,压抑独立思考,压抑个性,毫无弹性。作文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化了。“标准化作文”第一条原则,就是“主题思想正确”,或“中心观点正确”,而不是感情的真实、观点的真实。因为真实可能妨碍“正确”。

所谓“真实”,就是发自内心。说真话,哪怕这个真话不那么“正确”,也意味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意味着向自己,也向世界敞开内心,这是一种很阳光的生活态度,对世界的态度。一个人,只有说真话,才能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这样的心灵才能拥抱世界,拥抱生活,这是再积极、健康不过的生活态度。拒绝说真话,就是封闭自己的内心,封闭心灵意味着拒绝与世界交流,拒绝阳光照进内心——拒绝交流,回避真实,也就回避了质疑,没有了质疑,就永远“正确”。

写作文,脱离真实的“正确”而能得分,得高分——一个人,如果从童年开始,就长期、反复接受这样的专业训练,会不会养成这样的人格:一、服从利益,二、服从掌握利益分配的权力,三、如果心灵与利益、权力有冲突,就压抑前者,服从后者。

这样看来,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出得真好:“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

一个人,只有说真话,才能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这样的心灵才能拥抱世界,拥抱生活。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