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新年献词:突发事件或诱发中国变局

【新唐人2014年1月3日讯】(新唐人记者凯欣综合报导)新年伊始,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以及媒体纷纷发表新年献词,表达自己对中国时局和社会动态的看法。近日,中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章立凡发出的新年献词中表示,拒绝政改的中共体制,无非经济上是重新洗钱,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于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形成对体制的冲击波诱发意想不到的变局。

《明报月刊》2014年1月号发表了章立凡的《党国体制:万马齐喑究可哀》一文,引起共鸣。

章立凡在文章中说,从2012到2013,接连演了两年大戏:从王立军事件到审判薄熙来,再到清洗“石油帮”升级版,从“中国梦”到新权威主义,从“反宪政”到“清网运动”,从“两个互不否定”到两个冥诞纪念….,不断更换的戏码令人眼花缭乱。文戏武戏,两手都很硬,可就是只许鼓掌不许点评,谁要敢喝倒彩,搞不好会被请“喝茶”,给人的感觉是碰上“戏霸”了。

文章还说,2014年是马年,在马年,中国是“万马齐暗”还是“万马奔腾”,现实令人无语,前景依然不明。章立凡从几个方面分析说明。

红二代 最后保党?

文章指出,“年年唱改革,届届又三中”,中共高层五年一换届,循例可连任两届。上届核心履新之初,果断处理“非典”疫情,整顿吏治,人们开始期盼新政,以为真会有所作为;到第二届任期才渐渐看出是个“维持会”,根本不会有政治体制改革,莫测高深的面孔掩盖了平庸。

而新一届执政一年来,太子党逐渐形成类于清末“皇族内阁”的权力架构,对内以反腐大棒整肃,同时高调打压主张宪政民主的舆论诉求;对外则扬弃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但太子党也有自身的焦虑:当前的权利架构仅能维系五年,“红三代”接班无人。今后四年间是否改变原有权力格局,以威权政治保障治国路线的连续性,成为救党保政权的关键。

三中全会有决定 但没有政治体制改革部署

中共十八大后推测新政将以“民生换民主”方式,改善经济民生,重建威权政治,但不会实行政改。此次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决定,提出需要改革的经济、行政体制目标问题有六十条之多,土地、金融、劳教、计生等等弊政全部囊括,却未说明实施路径;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两个超级集权机构,开始虚化“集体总统制”,但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

某些学人望风希旨,或重弹“新权威主义”,或鼓吹“儒家宪政”;部分知识分子也一厢情愿地以为,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启动新一轮经济改革,就有“倒逼政改”之可能。但经济改革缺乏政治体制的保障搞不通。

目前朝野上下,早无改革共识;体制内外,亦无互信互动。若吊起公众的期望而无从兑现,未来的信心落差将更加巨大。

文章指出,虽然《决定》出台,但时过境迁,治疗的最佳时机已经错失。如同癌细胞扩散后,根治手术(政改)难于承受,猛药化疗(如官员财产公开)亦不敢试,只能采用中医保守疗法:“固本”——集中权力强化执政地位;“培元”——保经济增长以维系合法性。浡论恰恰在于:以经济自由化维系合法性的举措,必将壮大经济民主,从而助长政治、文化上的民主诉求,未来的政治变革无法回避。

文章认为,执政党最大的症结是患得患失;长期的一党执政,已失去了正常的竞争能力,故无论改革是否,底线都是中共永远执政。无舍亦无得,若立党为私,一切以本党利益为轴心,则其谋难成。

中国梦:执政理论难圆自信

文章说,理论上的模糊和路径的不确定性,使政治宣传的大忌。党媒竭力营造的“中国梦,如同在雾霾中欣赏帝都夜景;美丽、模糊、有毒。以梦境为口号的政治宣传策略,已是匪夷所思,更愚蠢的事发起了一场宪政运动,不遗余力地摧毁自己营造的旧梦。

从年初《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出发的“中国梦,宪制梦”之争,到五月的“反宪政逆流”,朝野理论交锋持续数月,互联网高潮迭起,大批学者名流高调卷入。御用“理论家”们无知者无畏,反宪政民主、反军队国家化的论调弄巧成拙,演变成对中共党史的讨伐,实在是自取其辱。

这场大辩论普及了宪政常识,令大批不了解宪政的民众,成了宪政的忠实粉丝。以“三个自信”自居,屏蔽否认历史而又大反“历史虚无主义”,执政理论已无法自圆其说。

面对立体传播的网路舆情,当局却惯于采用平媒管理的落伍经验,误以为信息垄断仍可掌控一切,“七不讲”“两高释法”“七条底线”“清网运动”等一系列钳制言论的配套举措相继出台。

文章指出,吐糟渠道封死,上街几率增加。一个政权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民间批评太多,恰恰在于民众的沉默。当作为社会安全排气阀的网际网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蓄积的能量会无序释放,增加了危机的爆发的不确定性。

文章最后说,拒绝政改的党国体制,无非是政治上重新拒绝政改的中共体制,无非政治上重新洗牌,经济上重新洗钱,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今后数年间,大陆的社会冲突、天灾人祸,以及香港普选之争、朝鲜半岛突发事件、领海海域争端等等,都可能形成对体制的冲击波诱发意想不到的变局。

对于章立凡的新年献词,博主五柳村评论说,对当前一些人忙于歌颂,或陶醉于“盛世”之威权,不啻一付清醒剂,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