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6月04日讯】今天是“六四”天安门事件26周年,1989年的6月3号夜间到4号凌晨,在北京呼吁民主变革的学生和民众,遭中共军队开枪镇压。26年后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对于“六四”的记忆。
今年6月4号的北京天安门,依然像以往的25个“六四”纪念日一样,戒备森严。天安门广场与城楼一带的保安明显加强,大批公安警察及便衣巡逻把守,部分人甚至手持轻机枪。
这为被称为王维林的年轻人,只身阻挡坦克的画面,26年来,震动了全世界,成为“六四”天安门事件的标志形象。
不过,今天北京的大学生看到这幅图片时,却反应淡漠。
北京人民大学学生HE KUIZHENG:“这些知道一点但是这些是政府的事我们不怎么关心那些”
北京人民大学学生XIONG YAXING“我怎么想不起来了?1989政治风波?什么政治风波?”
在中共控管的教科书里,“六四”上百万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要求民主改革的事件,被扭曲和抹去。
独立政治评论专家章立凡“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是为国民社会设计的,而是为了培养那些顺民或臣民设计的,他只要求你拥护执政党,要求你听党的话,这一套实际上就是中国教育设计的基本框架。”
然而,在香港和台湾,年轻人却能够自由的表达对“六四”的纪念。
香港大学学生会今年在港大校园内举办“六四”集会。学生们表示,他们对“六四”的记忆没有改变,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带领下,年年去维园参加纪念活动,见证中共屠城这一刻。
台湾学生在民主论坛上,和前“六四”学生领袖吾尔开希交流讨论。吾尔开希乐观的表示,对中国新生代抱有希望。
前“六四”学生领袖,吾尔开希:“所以我对于今天这一代的年轻人是保持高度的期待。”
新唐人记者曹菁综合报导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15/06/04/a120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