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在外界瞩目的中共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召开之际和之后,欧洲几国政要接连来华访问。先是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应习近平的邀请,于10月25日至29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是德国总理应李克强之邀于29日至30日访华;紧随其后的则是法国总统奥特朗在11月初来华。
无疑,人们对这样的日程安排有些不解:高层在京西宾馆开大会,讨论重要事宜,如何接待来访的政要呢?笔者认为这样安排的背后折射的正是高层激烈的博弈。
根据外交惯例,他国政要访华必然是提前确定时间、安排具体行程,通常至少提前一个月确认。也就是说,在英国白金汉宫于当地时间9月28日发布声明,称习近平已接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于10月19日至23日访英时,中共外交部就已经开始与荷兰、德国、法国就该国国王、总理、总统访华的事宜进行了商讨,并最终确定他们的访问时间是在习近平访英后。而此举应是意在加强与欧洲几国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五中全会召开的确切时间是在10月12日才公布的,远远晚于欧洲几国政要访华时间。而之所以这么晚才确定时间,且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是因为背后博弈激烈。
据香港《动向》最新报导,8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曾下达通知,五中全会将在“十一”长假后召开,即10月10日召开。9月5日,中央办公厅再下达通知,五中全会安排在10月15日。9月26日,中央办公厅下达通知:经政治局讨论研究,决定五中全会召开日期推迟调整。具体原因是中共高层在若干重大议事上严重分歧,争吵激烈,无法统一认识。
最终,中共高层不得不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即在习近平访英回来后。这不是因为双方达成了妥协,而是因为如果再不召开五中全会,中共将无法向国内外交代,从而付出更大的政治代价。这样的结果就是与欧洲政要访华时间产生了冲突,但显然二者都无法更改。中共高层只能是忙上加忙。
而在五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后,涉及周永康的6名高官被集中判刑和审判,陆媒更曝出王岐山“隐身”24天不简单的信号,暗示将有更多高官落马。这都说明五中全会这四天注定不平静,而访华的几位欧洲政要或许也可以感受到某种不同寻常的气氛吧。
文章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