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29日讯】(新唐人记者唐明综合报导)今年以来,各类“奇葩证明”层出不穷,外出旅游、买卖房子、找工作、生孩子等,都需要出具证明,令人啼笑皆非,匪夷所思。“奇葩证明”成为了2015年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如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还健在”,证明“结婚前未婚未育”,证明“我是我”……。盘点今年“奇葩证明”大概分为五个类型。
“匪夷所思”型——证明“我妈是我妈”
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被要求出具和紧急联络人的母子关系证明。他早已落户北京,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上没了他的信息。头疼之际,有人支招,可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个证明,证明“你妈是你妈”。最后这一难题的解决,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
“不证自明”型——证明“我还健在”
福建漳州一74岁老人到电信局办业务,被要求开健在证明。当地派出所为让老人少走弯路,开了证明:“老人健在,活生生的人在你们面前,身份证户口本都还在,还要开健在证明,有必要么?”
“无理取闹”型——证明“婚前是未婚”
胡女士大学毕业后落户在昆明,婚后生活在成都,为了解决户口异地带来的不便,决定将户口迁到成都。她先后跑了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昆明市五华区民政局和派出所、云南省教育厅、档案馆等部门,却被多次推诿、“踢皮球”,无法开出“婚前是未婚未育”的证明,户口业迁不了。最后,她通过求助媒体、拨打市长热线才解决了问题。
安徽一位老人急需卖房筹钱治病,卖房时被要求证明“我老婆是我老婆”。
“挑战智商”型——证明“我是我”
原籍驻马店的陶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身份证尾号被更改。将户口迁至北京时,为了证明“我是我”,他办了两次结婚证,一个月内在北京和驻马店之间跑了7趟。后来,陶先生回到驻马店,找到邻居开出证明:“我是在这出生的、长大的”,才艰难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无法证明”型——“撕钱”证明、“吵架”证明、“摔倒”证明
居民为各种证明焦头烂额的时候,社区也逐渐成为包办百事的“万能贴”。老太摔伤找保险赔偿,要社区开“非打架斗殴受伤”证明;夫妻闹离婚,需证明妻子“与丈夫常常吵架”;孩子撕碎纸币,需证明“残币不是故意撕的”。
一位老人去世后留下一张存折,他的子女去银行取钱时,竟被要求“本人亲自来取”。
还有一个奇特的故事说,有人因政府部门工作失职,被登记成“已死亡”。为了证明他还是活着的,他跑了不知多少个政府部门,花了无数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无法证明自己还活着。
大陆媒体报导,有数据表明,社区开出的证明中,“奇葩”者占六成以上。这些奇葩证明,往往通过开后门找关系送钱可以解决。
外界分析认为,送钱可以解决“奇葩证明”,也就是说,为了一点利益和腐败,导致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有意设难,“奇葩证明”出现的根源,是这个社会的扭曲和变态,不仅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给社会制造一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