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薄熙来有关? 刘源母校捐军服内情出人意料

【新唐人2016年03月20日讯】(新唐人记者蓝采详综合报导)日前,中共退役上将刘源向母校首都师范大学捐赠军服,表达感恩之情。首师大在刘源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接受了他的入学申请,对刘源来说真可谓是雪里送炭。

陆媒报导,3月16日,刚刚就任中共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不久的刘源,向首都师大历史博物馆捐赠了上将军装,刘源以自己是首师大校友的身份捐赠的。

刘源在捐赠仪式上说,将自己珍爱的一套上将军服捐赠给母校,想借此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感谢母校的再造之恩,感恩母校在困难时期对自己的包容、爱护与栽培。

2010年署名余玮的文章曾详细记述刘源被首师大录取的细节。1977年8月21日清晨,北京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敲定招生条件有2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刘源当时在北京起重机厂做工人,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说了本人不能有历史问题、政治问题,他决定报考。但他内心深处对会不会被允许参加考试仍然非常怀疑,因为他的父亲刘少奇头上,还压着“全国最大走资派”的帽子。

报名后不久,刘源的报名被厂组织部门退回,理由是“超龄”。那年,刘源26岁,而据非正式的传达里有“最好25岁以下”一说。刘源不服气,因为自己初二辍学,是“老三届”的初中生,而高考对“老三届”的高中生都是放开的,“他们的年龄肯定比我大”。

日后,刘源分析道:当时中共的政治环境,不让他考,不会犯错误,让他考,就可能冒风险。

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小平写了封信。开头就自报家门,说他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他想考大学,现在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信寄出10余天后,来了回音。刘源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参加高考。刘源事后了解到,邓小平给当时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做了批示,吴德转批给中共北京市负责高招的工作人员,最后由厂里教育处通知刘源,说是可以报考了。当时离高考举行,只剩一个星期,他拿到的高考的考号是最后10个号之一,侥幸成为七七级高考生。

报考的时候,刘源在政审表中父亲一栏填上“刘少奇”,母亲一栏填上“王光美”,本人成分一栏填“工人”,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高考过后是招生。会不会被大学录取,刘源心里没有底。后来了解到,经北京市高招办筛选后,20个被打倒的中共中央一级领导人的子女档案,汇集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周兴旺手中,高招办官员让周兴旺在刘源和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这两份档案中选一份。

周兴旺想:那就选个“大”的吧。周兴旺拿了刘源这一份。周兴旺自己不能做主,带回学校汇报。最后,录取还是不录取考生刘源的问题,一直报到当时师院的领导机构“北京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并为此专门开会研究。

革委会副主任崔耀先在讨论会上,拿着刘源的档案说,这个学生在农村插过队,是因为肝炎被退回北京养病的。这个身体呀,能过关吗?得让他去医院复查。身体行的话,没有理由不让他上吧?

文章分析说,为此,一个可能被上升到政治层面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此降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可度量也能执行的标准上,即政治问题变成了体质问题。

不久,周兴旺带着刘源去了同仁医院进行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直到那时,刘源才开始相信,上大学真的“可能有戏”。1978年初的一天,刘源终于收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那时,距离其父亲刘少奇去世已近10年,当时王光美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1978年3月8日,刘源正式入学。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2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决定,王光美被释放出狱,随后彻底平反。在和邓小平的一次会面中,王光美提及儿子要求参加高考的信和邓的亲自批复。邓小平只是一笑,没有作答。

原来,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二志愿才是北师院历史系。刘源的考试成绩虽然超过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但北大当时不敢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

刘少奇被平反后,北大曾经派一位教师专程找到刘源,问他:“你还想上北大吗?这是你原来报考的大学。”那位教师解释说:“当时没收,确实不对,现在也许可以补救一下吧。原来你报的哲学,现在上的历史,你愿意上哲学还是历史?”

刘源没有选择转校。文章说,对北京师范学院,刘源心怀感激。而薄熙来在1978年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录取。

责任编辑:曲铭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