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势维艰。在新增长引擎未形成之前,一个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显得格外重要。上半年,央媒曾发文警告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不要联手推高房价。结果“你骂房价我抬地价”,约从7月以来,一线城市“地王”又轮流登场。
8月22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刊文《疯狂“地王”欲掏空实体经济》,重批的是17日最新出炉的“地王”──上海市静安区,成交价格110亿元,打破中国土地成交纪录。
上海屡屡拍出全国最贵的地王,刷新拍价的得标企业背景也常常引人探底,因为都知道,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能站住脚的房地产商人,都不是一般的来头,但却少有过问中国大陆拍卖土地使用权是怎么开始的。
今年6月,被指亲习阵营的香港端传媒,在“中国跟香港学了卖地生财”一文中提到,中国大陆现行土拍制度,是“师从”港英时期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割的模式。
文章指,由于大陆土地买卖或者出租,违反宪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能让外资和国企一样无偿使用土地,如何转让、怎样通过土地赚钱?上至国家最高管理机构,下至地方官员,都毫无经验。香港模式成了最触手可及的范本。那么谁又是香港模式落地中国大陆的推手?
文章指,1986年9月,一支上海考察团奔赴香港,成员来自规划、土地、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由时任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的曾庆红任顾问。同年11月,深圳市政府的考察团也来到香港,陪同考察团,讲解香港土拍制度并讨论深圳改革方向的,是时任仲量联行高级合伙人的梁振英。
1987年7月,上海、深圳、天津、广州被选为首批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试点城市。隔年,上海为了土改聘请了七名香港顾问,为首的仍是梁振英。自此,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食髓知味。
1994年,中国展开分税制改革,中央拿走全部财政收入的六到七成,地方拿三到四成。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转让。
对于山寨香港的土地财政与金融,但当时却只学了带来无穷后患的皮毛,文章直指“这是中国经济改革里非常不幸的一步”,并且引述经济学家周其仁点评称:国家幅员辽阔,多级政府体系庞大,法制薄弱,巨大的土地利益包围政权、腐蚀官员,防不胜防。
王岐山2014年第四次部署巡视工作重点,就是严查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当年10月赵少麟落马,连带牵出的多只老虎:武长顺、周本顺、王敏、杨卫泽、何家成。除此,还震落了天津城建系统一众官员,包括甫于8月22日落马的天津副市长尹海林。
今年(2016)才刚过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被媒体冠以“地王年”的称号,这些价格离谱的地王,背后是各级腐败官员勾结开发商在房产上面“闷声发大财”。
地王的吸金狂潮,不仅对实体经济是恶梦,其推高的房价,对数以亿计、倾毕生积蓄购房的普通民众来说,也是恶梦。当然最伤的是1990年匆匆出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民众花了前半辈子的血汗钱,背了后辈子的房贷,只是租了70年的房子。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